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问与瓣膜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0侧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按照x线顺行静脉造影瓣膜返流分类分为两组,分别记录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并进行两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返流时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股静脉瓣膜返流时间能够比较准确地提供下肢深静脉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3例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患者,其中肢体严重缺血患者(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下降,皮肤花斑或者苍白)13例,部分缺血患者(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但有毛细血管充盈征)10例.胭动脉修复方法:端端吻合术4例,修补术5例,切开取栓术3例,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10例.修复顺序:先修复血管再固定骨折8例,先固定骨折再修复血管14例,处理骨折前先建立临时性动脉内分流10例.结果:肢体存活19例,截肢4例.截肢者均为严重缺血患者,其中1例患者因严重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行Ⅰ期截肢,3例患者因术后反复感染(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行Ⅱ期截肢.严重缺血的患者只有3/13例完全恢复,而部分缺血的患者有6/10例完全恢复.血管再通时间≥8h的患者只有4/13例完全恢复,而血管再通时间<8h的患者有5/9完全恢复.结论:膝部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时,肢体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感染仍是造成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RANTES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T2DM 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为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RANTES,比较三组间血清RANTES水平的差异.(2)测定各组TG、TC、LDL、Hd1-ch、、FPG、HbA1c、FIB等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RANTES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SBP、病程和RANTES入回归方程.结论:RANTES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股浅静脉瓣膜返流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3条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和超声造影资料,记录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和CEAP临床表现分级,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CEAP临床表现分级与瓣膜返流时间无相关性;但溃疡肢体组与非溃疡肢体组的股浅静脉瓣膜返流时间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股静脉瓣膜返流时间有可能预测患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采用内镜下套扎术(EVL)和硬化剂(EVS)治疗对患者近远期并发胃底静脉曲张(GV)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予以内镜下EVS治疗,78例行内镜下EVL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并发GV、PHG的近远期概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本组患者GV、PHG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17/97)、39.2%(38/9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本组患者GV、PHG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1/97)、70.1%(68/97),与治疗前相比,并发人数显著增加(P0.05);治疗1年后,GV、PHG的发生率为42.3%(41/97)、88.7%(86/97),并发人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内镜下EVS、EVL治疗在消退食管曲张静脉和良好地控制出血的同时,还可增加PHG、GV的并发几率,值得临床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绍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CLU)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CLU患者,其溃疡面渗出物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分布较广泛,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7.37%,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53%和55.26%,对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好。结论 CL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且易多重感染,临床在采用外科治疗的同时,宜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系统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9.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盛 《蛇志》2000,12(3):26-27
为观察不同剂量降纤酶的治疗效果 ,作者应用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 7例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7例患者均在入院时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并进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男 1 2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8岁。其中脑血栓形成 2 1例 ,脑栓塞 6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年龄在 55~ 78岁 ,脑栓塞病人年龄在 35~ 50岁。患者住院卧床期间出现下肢肿胀 ,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卧床时间最短为 5天 ,最长 2 6天。单侧 2 4例 (除…  相似文献   
60.
蕲蛇酶配合中药治疗下肢陈旧性深静脉血栓3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炎  李成良 《蛇志》2000,12(3):42-42
我们于 1 995~ 1 999年采用蕲蛇酶与中药辨证相结合治疗 380例陈旧性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0例中 ,男 1 60例 ,女 2 2 0例 ,年龄 1 8~ 84岁 ,平均 52 . 5岁。发病因素 :下肢外伤后引起 96例 ,手术后引起 72例 ,分娩后引起 1 36例 ,患肿瘤后引起 32例 ,感染因素引起的2 4例 ,无明显诱因 2 0例。发病类型与发病肢体 :均为慢性期患者 ,病程均超过 1个月 ,其中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1 0 6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85例 ,全下肢混合性静脉血栓形成 1 89例。累及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