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8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卫星搭载向日葵种子后获得的花部变异株,SP2正常株与对照株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株筒状花的花瓣变大、增长,花药变小,而子房和花柱的变化不大。在同一个花盘中,外周花的花瓣长大,而中心部花的花瓣短小。变异株的小孢子增大。精核分化早,呈线状,是观察小孢子精核形态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92.
蛋白质入核转运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核膜是由外膜和内膜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同时镶嵌一些核孔复合体(NPC).核孔复合体是胞浆和胞核之间主动和被动转运的生理屏障.核内功能蛋白在胞浆内合成后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胞核,这个过程除了需要NPC上核孔蛋白、胞浆内核转运受体和RanGTP等蛋白的参与外, 货物蛋白本身的结构特征在其入核转运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就蛋白入核转运的机制及近年来取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BRD7的核定位信号进行预测、结构分析和功能鉴定,并考察其对BRD7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对BRD7的核定位信号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然后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介导的直接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分别对核定位信号的功能进行鉴定,并考察其对BRD7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BRD7的65~96位氨基酸残基具有潜在核定位信号(NLS)的结构特征,该核定位信号包含3簇碱性氨基酸残基,可视为由2个紧密相邻、部分重叠的双向核靶序列NLS1和NLS2组成;并发现NLS及其构成上的NLS1和NLS2均具有介导异源蛋白GFP胞核定位的功能,从而证实BRD7的65~96位残基为BRD7功能性核定位信号所在区域,且单簇碱性氨基酸残基的缺失不足以破坏其核定位信号的功能;同时发现野生型BRD7呈胞核分布,而核定位信号缺失型BRD7主要呈胞浆分布。结论:BRD7的65~96位氨基酸残基为BRD7功能性核定位信号所在区域,在BRD7胞核分布模式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纸核”东镇红芒为材料,采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首次系统地对芒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芒果染色体数目为2n=40,芒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终变期为观测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②终变期发现多倍体,后期Ⅱ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③低温阴雨气候是造成“纸核”东镇红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原因;④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芒果“纸核”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运用行为测痛结合蓝斑(LC)灌流液去甲肾上腺素(NE)的高压液相(HPLC)测定;观察 大鼠痛阈(PT)与LC灌流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l)视上核 (SON)内注射 10μmL-谷氨酸(L-glutamicacid, L-Glu)后 30分钟,大鼠PT较注射前增加133. 2± 21.4%,此时LC 灌流液中NE含量从注射前的437.3±20.4ng/ml降到229.2±11.9ng/ml,注射 后60分钟PT仍比注射前高83.9±14.7%,而灌流液中NE的含量为328.6±28.0ng/ml,与人工 脑脊液(ACSF)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5~0.001)。(2) SON注射L-Glu后,电 针足三里30分钟(L-GIU+EA组)增加到注射前的188.2±23.9%,同ACSF电针组(ACSF+ EA)的 94.9±7.1%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此时LC灌流液中NE的含量虽较注射前都明显 降低、分别为137.6±7.5ng/ml和 151,1±11.5ng/ml,但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停针后30分钟L- Glu+EA组的PT仍比注射前高133.8±27.9%,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996.
淋巴细胞骨架的研究陈吉龙,王平(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北京大学生物系)关键词淋巴细胞,细胞骨架,核骨架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和核骨架)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淋巴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均较多变的一类细胞,有关其细...  相似文献   
997.
这篇论文应用HRP顺行追踪技术对草蜥延脑角状核的传出投射进行了研究,用微电法将HRP溶液泳入草蜥延脑角状核后,在对侧的斜方体和同侧的上橄榄核均获得终末标记,延脑角状核发出的纤维分成两束,一束交叉到对侧后投射到的对侧的斜方体核,另一束直接投射到同侧的上橄榄核。  相似文献   
998.
Wang PY  Yang J  Dong LW  Wang XH  Tang CS  Liu NK 《生理学报》1999,51(3):338-342
为观察败血症时心肌肌浆网(SR)和核被膜(NE)的ryanodine受体的变化,采用结扎及穿刺盲肠(CLP)制作败血症动物模型,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SR和NE,用放射配体结合法研究ryanodine受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大鼠早期败血症(CLP后9h)时,SR的ryanodine受体的最大结合(Bmax)增加23%,NE的ryanodine受体的Bmax则增加1倍,二者比值降低39%(P<001);在晚期败血症(CLP后18h)时,SRryanodine受体的Bmax降低了38%,NE的ryanodine受体的Bmax增加16倍,二者比值降低76%;SR和NEryanodine受体的离解常数无显著改变。败血症时,SRryanodine受体早期上调,晚期下调,而NEryanodine受体均上调,这些变化可能与休克时相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韩志阳  陈英  张博  翟中和 《动物学报》1999,45(2):218-224
激活的非洲爪蟾卵提取物温育过程中,直径200nm的膜泡附着在一种直径10nm纤维上,形成“珠链”结构。用透射电镜整装制样技术观察了温育中“珠链”结构的形成过程,发现10nm纤维可抗Triton抽提,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10nm纤维可能是由56kD的碱性角蛋白与42kD的酸性角蛋白构成。向提取物中加入碱性角蛋白抗体AE3则可抑制环状片层的形成,而核膜的组装也受到很大影响。这些结果显示角蛋白  相似文献   
1000.
早老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一种早发而严重的过早老化性疾病.它是由于编码A/C型核纤层蛋白的LMNA基因发生点突变而引起.这个突变激活了基因11号外显子上一个隐蔽的剪接位点,产生了一种被截短了50个氨基酸的A型核纤层蛋白.然而,一个广泛分布于核膜上结构蛋白的突变,如何引起HGPS患者的早老表现,目前还不太清楚.最近研究发现,HGPS患者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各种异常,主要表现在:progerin蓄积与核变形、细胞核机械性质的改变、组蛋白修饰方式与外遗传控制的改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p5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和基因组不稳定等方面.目前存在机械应激假说和基因表达失控假说两种假说解释HGPS的发病机制.对于HGPS患者,尚无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但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治疗策略,如应用法尼基化的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和RNA干扰方法.HGPS被认为是研究正常衰老机制的一个模型.对HGPS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型核纤层蛋白和核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生理衰老和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