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2枚支架,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为(11.2±4.5)%,较术前(79±15)%明显改善.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20%.临床随访无TIA发作或脑卒中再发,DSA随访除1例外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赖诺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用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及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赖诺普利(1~20μg/ml)对培养的球囊血管成形术后的兔髂动脉SMC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赖诺普利后SMC对3H-TdR的摄取及细胞计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或P<0.05),各浓度组均有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提示赖诺普利可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例数分别为104例和10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手术时间缩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Cobb''s角均缩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患者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折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年龄、CT值、骨水泥注入量有关(P<0.05)。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注入量>6 mL、骨折严重程度为重度、CT值>63HU、骨水泥黏度为低、皮质断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效果相当。其中单侧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而PVP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受到骨折严重程度、皮质断裂、骨水泥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He KL  Gai LY  Huang DX  Liu NK  Tang CS 《生理学报》2000,52(4):301-304
本文旨在观察血管内放射对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对猪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行球囊行过度扩张术,术后即刻能过血管内放射治疗系统对猪冠状动脉损伤局部给予20Gy的放射剂量,分别是在术后3d和30d处死动物,留取目标血管组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管内入射对球囊扩张术后血管组织c-fos mRNA的表达,采用生化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35.
聂克  熊元  陈发益  吕江华  李华  张波  华伟伟 《生物磁学》2013,(35):6882-688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的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例OVCFs患者,按照其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生组(n=22)及未发生组(n=150),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_8%。其中骨水泥渗漏15例(68.2%),骨水泥椎弓根拖尾7例(31.8%),未见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改善率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椎弓根拖尾等并发症,虽对患者的疼痛及躯体功能等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受损、肺栓塞等继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有效控制PKP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6.
王黎明  孙锋  严飞  张兴祥  沙卫平 《生物磁学》2013,(34):6682-6684,6718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我院接受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7个月,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6,术后VAS评分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6.5%±34%),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侧位X片显示Cobb角平均改善10。(P〈0.05)。术后3例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肋间神经痛,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球囊zt-N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不同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PVP治疗,对照组选用低粘度骨水泥,研究组选用高粘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以及Cobb角,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后1周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PVP治疗OVCF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状况,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后评价及继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继发性骨折发生情况及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术后7 d、术后6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其中22例(25.88%)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性别、骨折部位、局部矢状面后凸角度、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PKP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PKP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椎体高度;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PKP的OVCF患者83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1,单侧穿刺入路)和B组(n=42,双侧穿刺入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血清应激因子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3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PKP可获得与双侧穿刺入路PKP相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