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究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60例拟行PKP术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术前不进行适应性行为训练,术后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视觉评分量表(VAS),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缘高度(AH)、后缘高度(PH)、AH/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应用术前适应性训练联...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具冻存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开展研究,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具。观察组、对照1组均制作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模型,观察组经椎弓根注入含有对比剂的低粘度骨水泥,对照1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两组椎体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对照2组则作为参照,仅测量一次,对三组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术前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最大抗压强度、刚度较对照2组降低,而高度较对照2组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均较对照1组升高,高度较对照1组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IL-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比明显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恢复TIMP-1水平,能显著提高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软成形环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行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各40例。第Ⅰ组患者在行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使用全软成形环进行治疗,第Ⅱ组患者在手术过程进行缘对缘瓣膜成形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面积和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射血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二尖瓣形态、左心室内经、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及射血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与第Ⅱ组相比,第Ⅰ组患者二尖瓣口面积、心搏出量及射血速率较大,二尖瓣环的面积、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较小,射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第Ⅱ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较第Ⅰ组(62.5%)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相比,全软成形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与增大二尖瓣口面积、心搏出量及射血速率,减小二尖瓣环的面积、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缩短射血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咽部重建成形术在治疗OSA中,扩大咽部空间和减小咽部塌陷的疗效.方法:咽部重建成形术的基本原则包括扁桃体切除术、去除扁桃体上的粘膜和脂肪组织,把上咽缩肌缝合到前柱来固定咽侧壁,以及把咽腭弓皮瓣头侧缝合到扁桃体上窝以增强软腭强度.结果:术后三个月,没有病人感到吞咽障碍和发音改变.病人恢复正常营养的时间是15天.术后六个月,在打鼾(P=0.005)和白天嗜睡(P=0.008)症状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多功能睡眠记录结果显示AHI(P=0.005)和快眼动期显著改善.此外,发现咽部重建成形术术后病人的AHI有所减小.结论:在做过咽部重建成形术(通过增强软腭和固定咽侧壁)的患者中,打鼾和日间嗜睡症状以及不利睡眠呼吸事件和睡眠结构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保留了咽部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血管狭窄的模型方法。方法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接受了经隐动脉途径行球囊损伤股动脉术,对照组不行球囊损伤。术后均给予普食喂养,4周处死,行HE染色后观察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所有兔均完成了手术,24只存活至实验结束,平均手术时间(26±7)min,成功造成糖尿病兔股动脉狭窄模型,平均相关狭窄达(88.11±1.9)%。结论成功建立了糖尿病兔股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实验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矫治经验。方法:尿道下裂患者1000例,年龄1~26岁,平均4岁。冠状沟型118例,阴茎体型593例,阴茎阴囊型189例,会阴型100例。791例采用尿道板切开卷管成形法(TIP),117例采用Duckett+Duplay术,92例采用二期手术,一期行阴茎伸直及皮瓣转移,二期行尿道成形术(TIP)。术中遵循微创原则,使用显微器械,尽量保留原有的正常组织结构。结果:随访6月至2年,TIP术741例手术一次成功,Duckett+Duplay术99例一次成功,分期手术二期成功86例。并发尿道皮肤瘘51例,尿道狭窄17例,尿道憩室6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尿道下裂矫治手术中,首先保留尿道板手术,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阴茎严重弯曲者或重度尿道下裂患者可选Duckett+Duplay术或者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