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三叶因子: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TFF)家族是具有一个或多个三叶因子结构域的蛋白质多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具有耐热、耐酶消化的理化特性。哺乳动物的TFF有三个成员(TFF1、TFF2和TFF3)。黏膜组织,如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等是TFF的主要合成场所。生理条件下,TFF的分布具有组织专一性,具有黏膜保护和创伤修复作用。TFF在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是癌基因在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时的共有递质。TFF生物学功能存在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单链TFF可通过膜受体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TFF也可以通过与其它蛋白质的结合而协同发挥作用。TFF在临床医学领域主要运用在黏膜保护、黏膜损伤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肿瘤病理的诊断与干预等方面。TFF的作用机制和功能行使相关信号通路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TFF与βγ-晶状体蛋白天然复合物的发现有助于对TFF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peptide,ITF即TFF3)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变化,探讨其与胃溃疡自愈的关系。方法通过胃窦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⑴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42只溃疡组,21只盐水组,及6只正常组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中TFF3肽和TFF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溃疡组大鼠下颌下腺的TFF3肽主要表达于导管系统上皮,如闰管、颗粒曲管(granular convoluted tubule,GCT)以及纹状管、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黏液腺泡细胞也有少量分布,浆液腺泡细胞呈阴性。溃疡组手术后第1d时,下颌下腺TFF3表达明显强于盐水组和正常组(P0.01)。术后第2d,积分光密度明显低于1d溃疡组(P0.05),4、6d积分光密度逐渐增强并高于对照组(P0.05),到术后第10d达高峰(P0.01),23d积分光密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2)RT-PCR显示:溃疡1、2、4、6、10、14、23dTFF3/GAPDH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42±0.10,1.18±0.13,1.29±0.15,1.24±0.17,1.57±0.19,1.25±0.14,1.13±0.16明显高于相应盐水对照组的TFF3/GAP-DH光密度比值(P0.01)。结论大鼠胃溃疡时期,下颌下腺TFF3基因上调,推测下颌下腺TFF3通过外分泌或内分泌参与胃溃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3.
三种木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通属(AkebiaDecaisne)植物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叶、花、果观赏性强,果肉营养丰富,可鲜食或加工,开发潜力巨大。作者对3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uyn)Decais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ssp.trifoliata和白木通A.trifoliatassp.austra-lis)的地理分布、形态学和农艺学特征以及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五叶木通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长江流域,由于长期的过度采收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三叶木通广泛分布于华中及黄河流域,秦岭沿线分布较多,野生资源蕴藏量匮乏,目前已相继建立GAP栽培基地并作为保健水果进行开发;白木通分布于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为保证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控制木通属植物的过度采收,加强白木通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更广泛的资源调查、收集和评价,同时建立栽培驯化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适合药用、观赏、食用或加工等不同需要的品种,促进木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1(TK1)、三叶因子1(TF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9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EA、CA125、TK1、TFF1检测,比较两组超声特征、超声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价值及单独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和钙化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RI、PSV、PI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0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发现,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3、76.30%、78.40%。CEA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4、78.40%、74.23%。CA125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24、77.31%、80.41%。TK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18、78.43%、81.42%。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06、78.42%、77.3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0.929,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与各项指标单一应用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较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进行比较,分析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并为美洲斑潜蝇与近缘种间提供分子鉴别标记。【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及克隆测序法对我国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的rDNA-ITS1序列进行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3个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运用软件MEGA3.1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rDNA-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只有8个变异位点,遗传距离都在0.02以下,但4个近缘种间的碱基差异显著,遗传距离为0.149~0.390,有126个变异位点,12个美洲斑潜蝇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虽然基于rDNA-ITS1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与地理分布基本相吻合;得到的12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不仅可以作为美洲斑潜蝇与其近缘种间鉴别的分子标记,而且可为今后设计鉴别性PCR引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适合度及其为害性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山西省调查结果,美洲斑潜蝇的寄生有29种栽培植物,11种野生植物,它们分属16个科,其中以葫芦科,茄科和豆科的种类居多。应用选择系数法和适合性指数法定量测定了16种常见寄生对美洲斑潜蝇的适合度,建立了选择强度与适合度估测模。根据适合度将美洲斑潜蝇的寄生植物划分为3个类型,即适宜寄主、较适宜寄主和次要寄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该在不同寄主上的虫道面积和蛹的重量,明确了不同寄主植物对害虫发育的  相似文献   
67.
三叶因子家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P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 P结构域包含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及精氨酸、甘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半胱氨酸残基以Cys1-Cys5, Cys2-Cys4, Cys3-Cys6连接形成三个链内二硫桥.已发现多种含有P结构域的多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TFF1/ pS2、TFF2/SP及TFF3/ITF,在正常组织中其主要表达位点分别为胃基底和胃体(TFF1/pS2)、胃窦深部的小凹(TFF2/SP)及小肠和大肠杯状细胞(TFF3/ITF).TFF可能具有维持粘膜屏障和促进溃疡治愈的功能.TFF含有α折叠(α-helix),β片层(β-sheet).三叶因子家族多肽的作用机理仍处于猜测阶段,现有与粘蛋白共同作用和与受体作用两种假说.  相似文献   
68.
冈崎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城郊田间周年调查,发现在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寄生性天敌中,冈崎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okazakii Kamijo)是主要优势种。本对冈崎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交配、取食、寄生、羽化、趋性、性比、越冬、不同营养条件及不同光照时数对成蜂寿命的影响,以及各虫态历期。  相似文献   
69.
黄杜鹃对美洲斑潜蝇的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闹羊花素 Ⅲ 50 0mg/L对美洲斑潜蝇 2龄和 3龄幼虫的取食抑制率分别为 77 34%和6 7 6 6 % ,高于杀虫单的取食抑制率。对 2龄和 3龄幼虫的LC50 分别为 2 0 8 6 5mg/L和 30 0 6 2mg/L。药膜法测得对成虫 2 4h的LC50 为 159 0 7mg/L ;4 8h为 54 85mg/L。黄杜鹃花几种粗提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取食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70.
葱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葱斑潜蝇 1年发生 4~ 5代 ,世代重叠严重。以蛹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初越冬蛹羽化 ,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产卵。室内自然变温饲养 ,得到全世代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0 .34℃ ,有效积温为 2 57.2 5日度。该虫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造成危害。周年发生 ,呈春、秋季两个高峰 ,以春季为重。田间天敌主要是潜蝇姬小蜂 Diglyphus sp.、稀网姬小蜂 Euplectrus sp.以及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中的一种寄生蜂 ,均为幼虫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