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与我院行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患者,术中行单侧额或双侧额弧形切口,根据术中所见肿瘤位置,由终板、视神经一颈内动脉等存在的生理间隙处切除肿瘤,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部分或全部突入第三脑室底,其中有6例患者伴有脑积水。术中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25例患者视力减退,术后23例患者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暂无明显变化。术后1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患者经治疗后均已纠正;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23例肿瘤全切患者病灶无复发,另外4例次全切者病灶也无明显变化,仅1例次全切和2例大部切除患者于术后行伽马刀再次治疗。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可以达到视野清晰,直观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效果好,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罗哌卡因,评价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CCI)术后7d,进行硬膜外置管手术,在术后8d和11d由硬膜外导管注入罗哌卡因,观测CCI大鼠机械痛阈(PWT)和脊髓后角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结果: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能够升高CCI大鼠患肢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GFAP的表达.结论:在CCI大鼠模型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可以较长时间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93.
非增殖细胞将葡萄糖代谢为丙酮酸,进而进入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还原当量和ATP。然而,增殖细胞如激活的T细胞和癌细胞,它们进行糖酵解,在胞浆中将丙酮酸代谢为乳酸,有充足的氧气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OX-PHOS)。这一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显然,后者在提供能量方面效率不如前者,提示这一过程可能有其他功能。之前有学者认为有氧糖酵解在增殖产生子细胞营养物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是必需的。但是氧化磷酸化转变为有氧糖酵解是T细胞激活而不是增殖的标志,所以作者希望探索有氧糖酵解对T细胞是否有增殖以外其他方面的功能。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6月6日在线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基因pfm对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构建pfm基因互补菌株pfmC.提取野生株PAO1、敲除株Δpfm和互补株pfmC的RNA,利用Real-time PCR从转录水平检测效应蛋白ExoS、ExoT和ExoY转录水平的变化.以ExoS为代表,检测细胞内和分泌到细胞外效应蛋白的含量.收集铜绿假单胞菌PAO1、Δpfm和pfmC菌体内和分泌到细胞外的总蛋白,利用ExoS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杂交,特异检测ExoS的蛋白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相比,Δpfm中exoS、exoT和exoY转录水平明显降低,而pfmC中这3个蛋白的转录水平得到回补.Δpfm菌体内和分泌到细胞外的ExoS量均明显低于野生株PAO1,pfmC细胞内和细胞外分泌的ExoS蛋白量均得到恢复.[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基因pfm会影响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
利他性惩罚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群体合作与规范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个体作为潜在的惩罚者,从知觉到不公平事件到做出惩罚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和情绪过程,包括公平判断、奖赏加工、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化等过程,并且调用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发现,综述了利他性惩罚相关的神经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适宜比例的微泡造影剂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离包虫原头蚴,在原头蚴悬液中加入比例为1:80的微泡造影剂(含氟脂质体微泡),以声功率为50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s,辐照后悬液涂片作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超声剂量相同时,微泡造影剂组的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单纯超声辐照组(P<0.05);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有一定降低;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生。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能增强对离体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全草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元宝草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HMQC、HMBC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6-二羟基-4,3’,5’-三甲氧基二苯甲酮(1)、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2)、山奈酚(3)、木犀草素(4)、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8.
邱泉 《蛇志》2013,25(2):213-214
小叶三点金,别名斑鸠窝、辫子草、碎米柴、爬地香、哮灵草、小叶山绿豆,为豆科三蚂蝗属植物小叶三点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 (Thunb.) DC.],以根及全草入药.小叶三点金的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止咳平喘,解毒消肿.用于小儿疳积,黄疸,痢疾,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外用治疗毒蛇咬伤,痈疮溃烂,漆疮,痔疮.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消炎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民间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等症[1,2].现就其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在蛇伤中的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开展青海湖裸鲤基础生物学特征和适应低氧、低温、高盐度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揭示青海湖裸鲤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该鱼种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得到了青海湖裸鲤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GAPDH)两种旁系同源体的完整编码序列,分别命名为Gp-GAPDHα(JX287372)和Gp-CAPDHβ(JX287373)。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白.GAPDHa和Gp-GAPDHβ在不同的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结果Gp—GAPDH两种异形体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7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两种旁系同源体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表达水平各有所不同,其中Gp—GAPDHα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研究中,Gp-GAPDHα不适合作为参照基因使用,两者的功能则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明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在新生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5例即将行骶管阻滞的新生儿,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人,其中A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B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并氯胺酮皮下注射,C组患者行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骶管阻滞.术后于1、2、4、6、8、12、24h分别记录各患者的镇痛情况以及镇痛时间,采用FLACC法评价镇痛效果,以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并且观察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之间比较镇痛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不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发现两组间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相比较于A、B两组,C组患者阵痛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术后4、6、8、12、24h患者不需要镇痛明显增多(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未表现出过强的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用于新生儿骶管阻滞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