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烟粉虱捕食性天敌淡色斧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昆虫知识》2003,40(5):450-452,F004
对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cadilobus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在 ( 2 5± 1 7)℃条件下 ,以烟粉虱为食料 ,淡色斧瓢虫完成 1个世代平均历期为 49 5 9d ,成虫的平均寿命为 64 45d ,平均产卵量为 95 4粒 ;淡色斧瓢虫可捕食烟粉虱的卵、若虫、蛹及成虫 ,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 ,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七星瓢虫(鞘翅目:瓢虫科)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性七星瓢虫的触角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鳞状触角分七节 ,分别为雄性 95 0 0 0±81 16 μm而雌性为 972 0 0± 9 5 7μm长。电镜下可观察到七星瓢虫触角有 8种类型的感觉器 (sensillae) ,即 :chaetica(Ch) ,trichoidea(Tr) ,basiconica(Ba) ,campaniformia(Ca) ,ampucellaceous(Am) ,scolopalia(Sc) ,placodea(Pl)和钩状感觉器。Ch在雄性长为 6 2 5 0± 2 89而在雌性为 72 5 0± 5 0 0 μm。Tr在雄性长为 10 75± 1 5 0 μm而在雌性为 14 98± 2 2 5 μm长。Ba在雄雌两性中分别为 5 7± 0 0 2 μm和 0 75± 0 0 6 μm长。Ca为半球状 ,其直径在两性中均在 3 0 μm。Am的直径在雄雌中分别为 1 2和 1 5 μm。Ca为椭圆内陷盘状。Sc在其顶部较阔而在末端尖锐 ,2 5 μm。在雄性触角上观察到一钩状感觉器 ,长 2 1 0 μm ,它表明七星瓢虫在触角上的性别两型性。在雄雌中其感觉器Ch ,Ca ,Am ,Pl的数量上接近。Tr在雄性触角上数量较大而Ba则在雌性触角上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43.
荆英  黄建  韩巨才 《蛛形学报》2003,12(2):100-10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自然猎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照,研究了替代猎物红蜘蛛Tetrany-chus nr.fijiensis对小黑瓢虫的发育、存活、繁殖及实验种群增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小黑瓢虫以红蜘蛛为猎物时,成虫可产卵并可完成整个世代。与自然猎物烟粉虱相比,小黑瓢虫取食替代猎物红蜘蛛时,各虫态及世代历期延长,世代死亡率提高,产卵前期延长,总产卵量及平均每雌日产卵量减少,而两者之间的性比、产卵率、产卵期及雌虫寿命无显著差异。2种猎物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8.85、0.0658(红蜘蛛)和55.38、0.1905(烟粉虱)。  相似文献   
144.
小黑瓢虫新猎物--高氏瘤粉虱发育速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氏瘤粉虱Aleurotuberculatus takahashi David et Subramaniam是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的新猎物寄主,本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高氏瘤粉虱的发育速率,得出高氏瘤粉虱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为:卵期8.30℃、一龄若虫6.46℃、二龄若虫7.71℃、三龄若虫7.12℃、四龄若虫一拟蛹7.68℃、产卵前期7.90℃、世代7.64℃。另外还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145.
韩宝瑜  陈宗懋等 《生态学报》2001,21(12):2131-2135
触角电位(EAG)研究和选择性行为反应表明茶梢受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为害后能释放引诱导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的互利素,茶蚜、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体表和茶蚜蜜露中含有吸引异色瓢虫的利它素,其中的少数特异性组分引诱活性较强。源于茶园、桑园和菜园的互利素或利它素对各自生境中的异色瓢虫更具刺激性,显示了生镜特定性。EAG剂量反应表量茶园中的显明变种比显现变种稍敏感,这可能是由于前者触角上的化感器数量较多所致。  相似文献   
146.
韩宝瑜  陈宗懋  张钟宁 《生态学报》2001,21(12):2131-2135
触角电位(EAG)研究和选择性行为反应表明茶梢受茶蚜(Toxoptera aurantti Boyer)为害后能释放引诱异色瓢虫LLeis axyridis(Pallas)]的互利素,茶蚜、萝卜蚜Lipaphis erystmi(Kaltenbach)体表和茶蚜蜜露中含有吸引异色瓢虫的利它素,其中的少数特异性组分引诱活性较强.源于茶园、桑园和菜园的互利素或利它素对各自生境中的异色瓢虫更具刺激性,显示了生境特定性.EAG剂量反应表明茶园中的显明变种比显现变种稍敏感,这可能是由于前者触角上的化感器数量较多所致.  相似文献   
147.
记述食植瓢虫属Epilachna Chevrolat3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其2种幼虫形态,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幼虫类检索秀。新记录种和幼虫标本均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8.
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Fabricius)是稻田害虫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之一,捕食包括蓟马、稻蚜、叶蝉、飞虱Delphacidae、鳞翅目幼虫和卵等多种水稻害虫,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有控制作用.为了筛选出稻红瓢虫系统化饲养适宜的替代食物,本研究利用地中海粉螟Ephestia ...  相似文献   
149.
盔唇瓢虫族昆虫是瓢虫科中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捕食介壳虫,是该类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天敌。盔唇瓢虫族昆虫研究历史悠久,目前世界盔唇瓢虫族包括22属超过280种,其中有9属42种分布在中国。该族许多属建立时间早,鉴别特征的原始描述不够详细,导致属间界定模糊,属的地位时常受到质疑且变动频繁。一些种类丰富,形态多变、且分布广泛的属如盔唇瓢虫属、光缘瓢虫属仍缺少世界性的订正研究。随着瓢虫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开展,瓢虫科经典分类系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而盔唇瓢虫亚科已被证实为非单系起源的类群。目前,将盔唇瓢虫族归入瓢虫亚科得到绝大多数瓢虫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支持,但与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仍存争议。尽管已有研究对盔唇瓢虫族现存所有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但部分类群缺少分子数据,导致这些类群在该族系统发育关系中的位置并不明确。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盔唇瓢虫族的分类历史,记述了目前该族在瓢虫科的分类地位以及族下系统发育关系进展,最后对盔唇瓢虫族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