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4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棘腹蛙(Quasipaaboulengeri)是无尾目(Anura)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胸蛙属的两栖动物。因其以农业和森林害虫为食且对生存环境要求高的特点,故有保护和监测环境的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捉等原因,造成野生棘腹蛙数量急剧下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种。本文从棘腹蛙的习性、生存环境特征、系统进化、人工养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棘腹蛙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2004年10月,由三代植物学家历时45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7年之后,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植物学会在昆明举办了201l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届青年研讨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后植物志时代的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这一主题。2013年9月,英文和修订版《中国植物志》联合编委会在北京宣布,世界上最大和高水平的FloraofChina已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83.
覃重军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0):1822-1830
近年来, 随着大质粒提取和检测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应用, 使得链霉菌大的环型质粒和线型质粒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相比于研究透彻的细菌Theta型复制的质粒, 链霉菌Theta型质粒在复制区的结构、复制蛋白和调控蛋白作用的分子机理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新鉴定的许多线型质粒的中心复制区表明中心复制的起始可以靠近端粒, 一个质粒也可以有2个以上的复制区。新分离的端粒序列显示端粒“折返”不是必需的, 而形成二级结构对于端粒复制是重要的。链霉菌环型和线型质粒的测序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环型质粒可以与噬菌体共整合, 实验证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链霉菌环型、线型质粒和噬菌体从结构到功能到进化具有多样性、新颖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4.
在生物起源过程中,推测最先出现的遗传物质载体是RNA。从化学结构上看,DNA比RNA稳定,双链又比单链稳定。这可能是为什么细胞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最终选择了双链DNA作为遗传载体的原因。人们可以通过对进化过程中序列保守的DNA片段进行比对和分析,来了解不同物种在生物进化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5.
安纽蝎蛉总科由长翅目中3个灭绝的科组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长管状吸收式口器,推测其与裸子植物的授粉有密切关系.目前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共发现安纽蝎蛉总科化石5属11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索表,探讨了当时这类具有“长口器”的长翅目昆虫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取食和授粉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协同进化模式,并对早期被子植物传粉模式做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86.
周亚纯 《化石》2013,(4):23-3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化,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相似文献   
87.
在开展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调查中发现,早春低温时期,大多数高海拔植物的花芽苞片具有浓密柔毛形态特征。该研究以柳属植物为实验材料,运用红外线测温仪与红外热成像仪,在太阳光照射与遮荫两种情况下,对温带地区自然环境生长的白玉兰花芽进行测温,观测花芽内外温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并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柳属花芽与木兰属花芽内外温度变化,分析花芽温度与光强的关系,探讨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植物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光照强度有关,花芽苞片上的柔毛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热量,海拔越高,苞片具有更浓密的柔毛。(2)柔毛能防止花芽内部热量散失,使幼嫩的花芽在冬季或早春低温环境下免受低温影响。因此将花芽或花序苞片上具有浓密柔毛的植物称为"花芽被毛植物",其被毛特征是植物对早春低温环境适应性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48份何首乌种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花粉形状主要为椭球形,少量为长椭球形和近球形,部分种质花粉形状正处于椭球形向长椭球形进化的阶段;极面观主要为三裂圆形,部分种质的变异为半球状、四边形、凹陷状或平三角形;赤道面观主要为椭圆形,部分种质为三角形或四边形;萌发沟3条,狭长,几达两极,部分种质的1条或2条萌发沟中部或近极端处隆起,2条或3条萌发沟在极端处相交;表面纹饰为穴状,部分种质的穴中出现小孔。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物种正处于活跃进化阶段且因区域及生境的差异其进化速度不一致,低纬度地区的种质进化程度较高纬度地区的高,其最初的起源中心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在向低纬度地区迁移过程中其花粉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89.
D2蛋白是植物光系统Ⅱ复合体(PSⅡ)核心蛋白之一,由叶绿体psbD基因编码。为了深入理解核心薄囊蕨类植物在阴生环境下的“辐射”式演化,我们对12种蕨类植物的psb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然后联合已公布的其他8种蕨类植物的psbD序列,基于ω值(非同义替换率ds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探讨了该基因经受的选择压力。发现D2蛋白在大多数分支和位点受到强烈的负选择,但是树蕨类分支的psbD进化速率低且ω值较高。借助多种模型进行的共进化分析显示,树蕨类D2蛋白的168R、245H和272M两两组成具有共进化关系的氨基酸位点对。  相似文献   
90.
方伟伟  于顺利 《生态学杂志》2013,32(8):2238-2244
总结了果实生态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对国内外的果实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科学问题.迄今为止,果实生态学在果实与种子的关系、果实颜色与环境、果实化学成分与环境、群落果实构成式样的地理分布特征、果实及食果动物的协同进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进展.果实重量谱等物理性状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机理、果实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异格局、果实类型的组成式样及大尺度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机制的探讨、果实传播与食果动物的协同进化等是未来亟待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