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29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941.
以Sumner法和界面铺张——硝酸银技术,对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染色体C带、Ag染带及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 尼罗罗非鱼的2n=44,核型可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4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为17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第三组为具1对端着丝粒的特大染色体。 结构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着丝粒附近,其中Nos.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全部深染。带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染色体的数目为2—6条,NORs均位于6、8、15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 银染色可清楚地显示尼罗罗非鱼的联会复合体(SC)结构和减数分裂行为。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2.
943.
用C带方法分析三倍体香榧的染色体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4.
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同时记录肋间神经反射放电(VSR)及脊髓灰质单位电活动。由于 VSR 的阈值相当于内脏神经中 A-delta 纤维的阈值,故以诱发放电阈值等于或略高于 VSR的阈值的单位为 A-delta 单位。阈值等于或高于 VSR 中 C 突起的阈值的单位为 C-单位。我们所观察到的90个 A-delta 单位广泛分布在 Rexed 第Ⅰ、Ⅱ、Ⅲ、Ⅳ、Ⅴ、Ⅵ、Ⅶ层,这和Pomeranz 等报道脊髓灰质中对内脏神经的 A-delta 纤维传入起反应的神经元仅分布在第Ⅴ层有所不同。我们记录到的30个 C 单位分布在第Ⅰ、Ⅳ、Ⅴ、Ⅶ、Ⅶ等层。在64个单位中有62个可观察到内脏大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入的会聚。在本工作中,我们还观察到自发放电受刺激内脏大神经抑制的单位。有许多单位的诱发放电出现在 VSR 时程以外,显然不可能参与 VSR 的反射弧。  相似文献   
945.
【目的】研究不同恒温下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蛹期蛹壳颜色变化,并利用提取的蛹壳RGB值绘制标准色板,为法医学中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6, 20, 24, 28和32℃恒温下分别饲养丝光绿蝇待其发育至蛹期,选取10头蛹为观察样本,每隔12 h定期观察蛹壳的颜色变化,拍照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提取蛹期各观察时间点蛹壳颜色的RGB值,再将分析计算后的RGB值还原为标准色板,并采用R软件对蛹发育时间与蛹壳颜色RGB值中的R值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拟合。【结果】不同恒温下,丝光绿蝇蛹壳颜色随发育时间均呈现出不均衡的加深趋势,尤其在化蛹初期和临近羽化时变化明显。根据各发育时间的标准RGB值可制作出对应不同恒温的5个丝光绿蝇蛹壳颜色标准色板。【结论】在案发现场,可将检获到的蝇蛹与本研究得到的相近温度下的蛹壳颜色标准色板进行比色鉴定,初步估算蛹期,为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串珠镰刀菌可利用羟基脯氨酸、蔗糖、甘油和珍珠岩(P)等组成的P液体培养基合成镰刀菌素c(Fc),其最高量为93 6mg/kg有机物,比在玉米渣培养基中形成的Fc量较高。用P液体培养基制备Fc,受蔗糖浓度、胺类和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的影响。实验证明,由1g百姓遭基因氨酸、40g蔗糖和珍珠岩组或的P液体培养基.在28℃培养二周是形成Fc的理想条件。液体培养基中加八珍珠岩,Fc的形成量增加500多倍。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维生素C“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研究(利用工程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光琳 《工业微生物》1991,21(1):29-37,41
  相似文献   
950.
试验证明,通过液氮冷冻、手工研磨破碎后用稍加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聚合度高,符合于热变性测Tm值的毛霉目真菌DNA。对60株菌的测定结果表明,毛霉目各属真菌中G+C mol%高低有一定顺序,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提取时应注意的细节、T_m值的测定、GC含量计算公式的选定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