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居群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明凤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08,28(4):561-565
以原产贵州、四川的10个头花蓼收集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各头花蓼收集系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异,以便找出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头花蓼收集系及其头花蓼植株上总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为头花蓼药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茎>花>嫩叶>老叶>嫩茎。头花蓼老茎、花中总黄酮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其它部位差异不显著。四川都江堰居群老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2.761%,显著高于其它收集系。  相似文献   
82.
陈翔  陈训 《广西植物》2008,28(6):759-763
DELTA系统是针对分类学研究开发的综合性多功能软件包。新版DELTA系统在运行环境、程序、指令、界面、操作方式及中文字符处理等重要功能上比旧版本均有较大改进。作为国际分类学数据库数据交换标准,应用该系统可以规范分类学描述,对研究中所有常用性状进行识别和处理,自动生成各个研究对象分类学特征描述并对其进行详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对性状特征和分类单元进行注释和图像示例,将数据转换为数量分类学或分支分类学所需格式以生成树状图,自动生成检索表,建成基于本地和网络的交互式专家辅助鉴定系统等。DELTA系统作为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和工具是非常适合及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3.
贵州洞穴淡水、陆生贝类区系及新种记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首次报道了贵州省安龙县、贵阳市、独山县、荔波县、安顺市、开阳县、息烽县、盘县、兴义市、大方县、普定县等39个洞穴内不同生境的淡水、陆生贝类,经鉴定得淡水、陆生螺类共计71种,分隶于15科,36属,其中淡水螺类3科4属5种;陆生螺类66种,12科32属;1新种,即荔波双边凹螺Chamalycaeus libonensis sp.nov.附有种类名录,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并对洞穴中的淡水、陆生贝类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
以普通养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植株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荞麦腋芽、丛生芽和根的诱导及分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荞麦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极差分析表明,6-BA是诱导荞麦茎段腋芽和根发育的主要因素,TDZ是诱导丛生芽的关键因素。诱导荞麦茎段腋芽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BA1.0mg/L+NAA0.1mg/L,腋芽诱导率为67.9%。其中,以第二、三节位的腋芽诱导率较高,达80%以上。诱导荞麦茎段丛生芽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BA4.0mg/L+TDZ0.06mg/L,丛芽分化率为166.7%。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6-BA1.0mg/L+NAA1.0mg/L,生根率为82.8%。该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为养麦快速繁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5.
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信息化学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忙定泽  罗庆怀  舒敏  韦卫 《昆虫学报》2012,55(3):291-302
为了确定我国南方竹林主要害虫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雌虫是否存在诱引雄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及所释放的相关化学信息素的成分, 本研究利用风洞和“Y”型嗅觉仪测试到长足大竹象雄虫对雌虫及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具有正趋向行为反应, 随后用GC-EAD和GC-MS对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在GC-EAD分析时发现雄虫触角对雌虫体表粗提液和体表物质标准品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时有5个GC峰有电生理活性; 通过质谱法确定这5个电生理活性GC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风洞和GC-EAD分析表明, 这5种成分的标准品化合物对长足大竹象雄虫具有诱引生物活性和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说明长足大竹象雌虫体表粗提液中存在的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是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化学信息素物质。  相似文献   
86.
高梅  辛健康  姜山 《广西植物》2021,41(6):979-988
植物LysM型类受体激酶(lysin motif receptor-like kinase,LYKs)是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的RLK,在植物生长发育、抵御逆境胁迫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植物中基因功能的研究热点。为更好地了解小立碗藓中的LYK基因,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 LysM型类受体激酶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分析。通过分析小立碗藓LYK家族成员的基本物理信息、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系统发生关系,初步探讨了其LYK基因结构、进化与功能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小立碗藓中共有21个LYK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大小在625~755 aa之间,分子量为69.54~82.02 kDa,等电点在5.98~7.78之间。(2)将小立碗藓所有LYK蛋白与3种典型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和蒺藜苜蓿)的LYK蛋白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所有LYK蛋白被分为4个亚组(LYK-I、LYK-Ⅱ、LYR-I和LYR-Ⅱ)。小立碗藓各亚组内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域特征显示出较为相似的特征,由此推测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3)染色体定位发现21个LYK基因集中分布于4条染色体上并出现小型基因簇,这可能与基因功能相联系。该文分析了小立碗藓LysM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其LYK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理生化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The effect of a magnetic field (MF) on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wo-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 has been investigate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capac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low-intensity static MF. When a MF of 50 mT was applied to MFCs, the maximum voltage, total phosphorus (TP) removal efficiency,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from 523?±?2 to 553?±?2 mV, ~93 to ~96 %, and ~80 to >90 %,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tart-up time and coulombic efficiency decreased from 16 to 10 days and ~50 to ~43 %, respectively. The MF effects were immediate, reversible, and not long lasting,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COD removal seemed to occur after the MF was removed. The start-up and voltage output were less affected by the MF direction. Nitrogen compounds in magnetic MFCs were nitrified more thoroughly; furthermor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lectrochemically inactive microorganisms were found in magnetic systems. TP was effectively removed by the co-effects of microbe absorp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Chemical precipitates were analyz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capable of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EDS) to be a mixture of phosphate, carbonate, and hydroxyl compounds.  相似文献   
88.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海拔跨度大、生境异质性高、人为影响小等原因,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苔藓植物丰富,共有50科128属286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17科23属43种,藓类33科105属243种。其优势科、属均反映了该区系的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苔藓植物北方温带成分、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分别占37.12%、31.82%和30.30%,其中中国特有分布型占12.12%,反映了施秉喀斯特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温热并重、东亚色彩浓厚、特有性较高的特征。通过对施秉喀斯特与其它五个区域的苔藓区系进行对比发现.施秉苔藓区系丰富度高,与同为云贵区的香纸沟、马岭河、罗平喀斯特地区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9.
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阳兵  姚原温  谢静  王发艳  白晓永 《生态学报》2014,34(12):3257-3265
探讨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的景观变迁与优化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典型的蒲场、洋川山地-坝地系统为例,从一个地貌单元对以万亩大坝为中心的山地-坝地土地系统1960年代到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格局演变进行系统的研究。把研究区划分成中央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3个部分,结合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基于移动窗口法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标。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景观多样性高于坝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以坝地最高;平坝耕地从1963年所占比例90.81%下降到2010年的79.94%,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林地减少,灌木林增加,坡耕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耕地有向经济效益更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趋势。坝子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被改变,形成新的斑块-廊道-基质格局。研究区中部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坝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可对坝中丘陵及坝周山地产生影响,坝子与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土地利用存在耦合变化。进一步应加强研究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使坝地、坝周山地和坝中丘陵的土地利用协同演化。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优化利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了2000、2005和2010年3期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探讨石漠化时空演变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演变方式、演变方向和演变速率等指标,重点分析了不同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演绎了10年间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10年间,石漠化总面积呈现先增加后趋稳的演变态势,石漠化扩张趋势虽然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还在恶化,防治形势仍很严峻;(2)石漠化演变方式以渐变式为主,跳跃式为辅,返变式最少;(3)石漠化演变的方向既存在改善也存在恶化,且轻度改善和轻度恶化的面积均比较大,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还没有根本遏制;(4)非石漠化与石漠化相互转换非常活跃,潜在石漠化虽被定义为非石漠化,但并不稳定,容易转变为石漠化;(5)石漠化演变速率分为转入速率、转出速率和综合速率,中度石漠化综合速率最高,转入速率大于转出速率,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是中度石漠化增加的主要来源;(6)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与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