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基因融合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和基因突变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ST1突变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基因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含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并用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同时用ST1-LTB融合蛋白粗提物免疫小鼠,观察免疫攻毒保护效果。结果:构建了含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XSL1),ST1-LTB融合基因的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其表达的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单抗和LTB抗体识别,且该融合蛋白已丧失天然ST1肠毒素的活性。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小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结论: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pXSL1)可以高效表达ST1-LTB融合蛋白,其表达产物ST1-LT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更有效地预防仔猪黄痢提供了一种新型基因工程菌苗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2.
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original species of Hongxuecha has been made combinin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surve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ngxuecha had two original species, Lethariella cladonioides and L.zahlbruckneri. There were chemical variability within the two populations. Hongxuecha in the market sales included four chemical races of the two specie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Hongxuecha was mainly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 western Sichua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Currently, Hongxuecha resources have been greatly damaged and species are facing extinction. To enhanc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wild hongxuecha resources, some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3.
宁夏平原北部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浅是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种植耐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地下水, 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可以减少对地面灌溉的依赖。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北部4种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特征, 于2010年生长季测定了灌溉前后20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3年生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木质部水及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氢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D), 应用IsoSource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率。同时测定了0-200 cm土壤剖面的全盐含量、含水量和pH值以及灌溉前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 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δD值存在较大差异, 并呈规律性变化。土壤水δ18O和δD值随深度加深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溉后80 cm以上土壤水δ18O和δD值低于灌溉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20年生多枝柽柳与3年生灌木相比具有更低的δ18O和δD值。灌溉前, 3年生多枝柽柳、宁夏枸杞和四翅滨藜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70.1%、52.3%和48.9%); 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21.5%)。灌溉后, 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对80-140 cm土壤水利用率较高(59.5%和58.8%)。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18.3%)。灌溉前, 20年生多枝柽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木, 灌溉后3年生四翅滨藜净光合速率最高。灌溉对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3年生四翅滨藜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3种灌木。研究表明, 不同灌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策略不同, 这主要与植物种类及树龄有关。灌溉前幼龄多枝柽柳凭借其对干旱较强的忍耐能力利用浅层不饱和土壤水, 灌溉后其又转而利用中层土壤水, 表现出潜水湿生植物的特征, 主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对灌溉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群居性动物的幼仔对亲本的识别有利于获得最大化的亲本抚育。雄性棕色田鼠对幼仔具有较高水平的父本投资,那么幼仔在断乳前是否能够识别父鼠并形成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呢?本研究通过双向选择测试、社会互作测试以及CPP 测试探讨了这一问题。双向选择结果显示,与陌生雄鼠相比,出生后14 d 和21 d 的幼仔对父鼠访问的持续时间及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社会互作结果表明,14 d幼仔对父鼠的跟随行为较陌生雄鼠多,但探究行为及亲密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21 d 幼仔对父鼠的探究行为较少、跟随行为和亲密行为较多(P < 0.05)。CPP 结果表明,在连续4 d (出生后13 ~ 16 d;19 ~ 22 d)的父鼠强化后,第17 d 和第23 d 的幼仔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P > 0.05)。这些结果说明断乳前的棕色田鼠幼仔已能够识别父鼠和陌生雄鼠,但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荒漠草原区不同年限(1、4、9、12和20年)弃耕地为对象,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4年和20年弃耕地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达到峰值.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对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容重和土壤全磷.  相似文献   
106.
掌叶大黄根茎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 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 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 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植物的生长, 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 与木薄壁细胞相比, 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 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107.
宁夏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确定宁夏枸杞的适宜灌溉量,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月灌溉定额对宁夏枸杞叶片结构、光合生理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灌水定额<900 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和枸杞果实产量显著增加,而气孔密度和胞间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月灌水定额>900 m3·hm-2以后,叶片胞间CO2浓度随月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而叶面积、气孔密度和枸杞果实产量变化不显著,其他指标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枸杞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以450 m3·hm-2处理最高,分别达8.02和324 mmol·m-2·s-1;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在节水条件下,900 m3·hm-2的月灌溉定额较适合枸杞的灌溉.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了探讨灵武长枣果实光合同化物韧皮部卸载和运输的途径,该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维管束韧皮部及其周围薄壁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管/伴胞复合体及其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在果实膨大前期富含胞间连丝,而韧皮薄壁细胞与周围库细胞以及相邻库细胞间几乎不存在胞间连丝,形成共质体隔离;筛管/伴胞复合体及其与周围薄壁细胞间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也存在胞间连丝,但与果实膨大前期相比明显减少;果实着色期,SE/CC复合体及其与周围薄壁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少,并且出现阻塞现象;果实完熟期,筛管和伴胞之间几乎没有胞间连丝,有的筛管之间有少量胞间连丝,但却出现了阻塞现象,果肉库薄壁细胞与韧皮薄壁细胞间因胞间连丝阻塞现象而形成共质体隔离。综上结果认为,在果实发育的膨大前期阶段,光合同化物以共质体途径经筛分子卸出,卸出后可能以质外体途径进入液泡贮藏与利用;果实快速膨大期,光合同化物的卸出与运输采用共质体和质外体共存的途径;果实着色期和完熟期,光合同化物从筛分子卸出到贮藏薄壁细胞的运输均以质外体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