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曲丽  郑英花  李壮  丁欣  李利英  杨怡 《生物磁学》2011,(19):3742-374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有效预防跌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7月心内科991例住院蕊者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后再次评梧。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系数高,属于高危密集人群。实施使用床栏、使用固定及身体约束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和改善科室环境护理措施后,跌倒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后,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犬心房快速起搏电重构的影响。方法:取16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C干预组。NAC组按照15mg/kg/d剂量给予NAC口服6周时间。在犬右房置入电极,快速起搏右心房,诱发房颤并维持2小时。在起搏前后分别测定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房颤后对照组AERP显著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下降(P<0.05);而NAC组房颤前后AERP和AERP频率适应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房快速起搏致房颤2h的模型中,NAC对心房电重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缺氧状态下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1天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并利用氮气培养箱模拟低氧构建乳鼠心肌缺氧体外模型。分为3组处理:对照组,缺氧组,缺氧+药物拮抗组。缺氧时间为12 h,通过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及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氧可以造成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hypoxia:75.21%±1.21%,control:1.38%±0.45%,P<0.05,n=20),并导致其表达凋亡抑制因子Bcl-2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0.125 fold VS control group,P<0.05),促细胞凋亡因子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3.011fold VS control group,P<0.05);而银杏叶提取物作用后可明显逆转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EGb761:23.17%±0.43%,hypoxia:73.13%±1.22%,P<0.05,n=20),并明显逆转Bcl-2(5.716 fold VS hypoxia group,P<0.05)、Bax(0.273fold VS hypoxia group,P<0.0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等参与缺氧致心肌损伤过程,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心肌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肾上腺素能β3受体(β3-A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及114例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测,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检测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及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Trp64Trp、Trp64Arg和Arg64Ar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3%,30.0%,1.6%和69.2%,29.8%,0.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Arg等位基因频率(16.6%)与对照组(15.8%)频率近似(P>0.05),突变频率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x2=0.471,P=0.790)。结论: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山东地区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1992年时非肥胖中年居民脉压(PP)、脉压指数(PPI)对该人群15年后(2007年)肥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1992年时年龄处于45~60岁且BMI正常者1017人,依据PP(PP≤60mmHg及PP>60mmHg)及PP(I PPI≤0.450及PPI>0.450)分为PP/PPI正常组及增高组,分析两组人群在15年后(2007年)BMI分布特征及肥胖的患病情况。结果:①1992年PP/PPI增高人群2007年时BMI皆高于PP/PPI正常人群,t检验示BM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肥胖患病率亦呈类似BMI的特点,亦为PP/PPI增高组高于PP/PPI正常组,经x2检验,肥胖患病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根据该队列人群1992年的PP增高与否计算2007年的肥胖患病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4.109,P值为0.000,95%可信区间为2.874~8.847;1992年PPI与2007年肥胖患病的RR为4.998,P值为0.000,95%可信区间为2.876~8.687。③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992年基线PP/PPI对2007年肥胖患病的影响,在调整了SBP、WC、BMI、HR、TG后,PP、PPI的相对危险度仍为1.040及1.044。其各自相应95%CI分别为1.017~1.065、1.025~1.063。结论:脉压、脉压指数的异常与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脉压、脉压指数可以预测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病理学改变和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4(HCN4)、缝隙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方法:实验组为21例心源性猝死者,对照组18例(交通事故损伤致死9例,心脏破裂4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2例).经HE染色观察窦房结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CN4和Cx45在窦房结的表达.结果:心源性猝死组HCN4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Cx45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窦房结病理改变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HCN4表达的增高和Cx45表达的减少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前途的方法。梗死相关动脉的尽快开通是保护心肌、提高患生存率的关键。本旨在概述已得到认可的溶栓剂和相关的临床试验,包括链激酶、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辅助治疗如肝素、水蛭素、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也在本综述之列。  相似文献   
89.
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这类患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原来合并存在的其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许多现有的和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都危及这类病人的心血管健康,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成为影响这类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肿瘤心脏病学专科应运而生,旨在提高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同时促进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本综述重点论述肿瘤心脏病学的概念、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机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糖尿病心肌病是极度危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大鼠组(15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正常组大鼠(15只),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成模4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大鼠心肌细胞纤维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同时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心肌细胞中凝血酶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观察。糖尿病大鼠成模前,两组动物的体重、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间无显著差异(P〉0.05)。成模四周后,糖尿痛大鼠与正常大鼠体重、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有明显改变。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内TSP-1和TGF—β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TSP—1和TGF-β在糖尿病大鼠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