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到2013 年3 月 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 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 和7 min 后MAP 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7 min、10 min 以及 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 评分0分时间和麻 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 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42.
细胞蛇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由于其在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发育上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对一些疾病如癌症等的临床诊断或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细胞蛇是由三磷酸胞苷合成酶(cytidine triphosphate synthetase, CTPS)聚合而成的无膜细胞器,其形成过程及功能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不尽相同。例如:细胞蛇能促进癌细胞增殖,并使患者病情恶化;过表达的细胞蛇可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大脑皮层发育;在卵泡细胞中,细胞蛇相当于CTPS的存储库,在卵子发生过程起到促进细胞增殖和代谢的作用。本文就细胞蛇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人们进一步认识细胞蛇,并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多价表位疫苗CWAE的抗原结构,经原核表达获得高纯度CWAE蛋白,进而鉴定多价表位疫苗CWAE的免疫学性质。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 pylori多价表位疫苗CWAE的抗原结构;用人工合成的H. pylori多价表位肽融合基因WAE替换重组质粒pET28a-CUE中的U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WAE。然后,将pET28a-CWAE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Ni-NTP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抗原蛋白CWAE;利用GM1-ELISA鉴定CWAE中CTB组分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最后,通过ELISA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CWAE激发BALB/c小鼠产生抗H. pylori抗体体液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证实H. pylori多价表位疫苗CWAE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WAE经PCR、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融合基因CWAE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重组基因工程菌株pET28a-CWAE/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抗原蛋白CWAE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NTP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纯度约达93.2%;GM1-ELISA实验证实,CWAE中CTB组分依旧保持有较好的黏膜佐剂活性;ELISA结果证实CWAE能够激发BALB/c小鼠产生H. pylori特异性抗体,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进一步证实CWAE能够激发针对H. pylori多种致病因子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H. pylori多价表位疫苗CWAE具有科学合理的抗原结构,经原核表达可获得高纯度抗原蛋白,能够激发BALB/c小鼠产生H. pylori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为研发防治H. pylori感染的多价表位疫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4.
建立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调控的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GABAA受体γ2亚基(GABRG2)基因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海马区和新皮质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功能作用提供动物模型.将引进的GABRG2 fl/wt转基因小鼠与海马和新皮质特异性表达Cre +/+重组酶工具鼠分别进行繁配和鉴定,然后再将2种小鼠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其子代基因型为GABRG2 fl/wtCre +的小鼠为构建的海马区和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利用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ABRG2基因在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PCR结果显示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GABRG2 fl/wtCre +;海马与新皮质特异性GABRG2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和新皮质中GABRG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热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小鼠癫痫发作更明显.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海马与新皮质GABRG2基因敲除小鼠,可为进一步研究GABRG2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改良CCI模型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和自发放电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9、11、14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同时选取术侧机械刺激缩腿反射阈值低于4g或者术侧和健侧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差异大于2s的CCI模型大鼠观察术后4-14天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结果:神经纤维损伤后,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同时在损伤区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和周期放电.结论:术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机械痛敏的产生和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对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GPR30表达的变化及其免疫阳性产物在神经元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PR30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CA区的锥体层神经元与齿状回颗粒层的神经元内,其表达水平随发育呈增加趋势.P0时在雌性大鼠海马未发现明显GPR30免疫阳性反应,P7后免疫阳性物质开始在CA2出现,P14时见于 CA1、CA2和齿状回,P30和P60主要见于CA1、CA2、CA3和齿状回.在光镜下,GPR30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外的胞浆中,细胞核未见免疫阳性反应.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其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可能主要是粗面内质网,也可见于线粒体和细胞膜.以上结果证实,GPR30是一种位于细胞核外的、非基因型作用的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海马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等功能的调节,还可能参与了对齿状回成年神经干细胞某些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47.
运用常规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韧皮部和果肉库薄壁细胞ATP酶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果实发育过程中SE/CC复合体与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存在共质体隔离,韧皮薄壁细胞及果肉库薄壁细胞的胞间连丝较少,但是与果肉库薄壁细胞相邻的韧皮薄壁细胞的胞间连丝较多.囊泡和膜泡在筛管、韧皮薄壁细胞和库薄壁细胞中很丰富,并且质膜、囊泡膜、液泡膜上ATP酶沉淀物在韧皮部各细胞分布较少,在果肉库薄壁细胞分布较多,特别是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肉库薄壁细胞膜系统、细胞壁和胞间隙的ATP酶活性剧烈增强.此外,果肉库薄壁细胞的质膜ATP酶具极性分布特点.由此得出,枸杞果实韧皮部卸载是一种需要能量驱动的过程,其卸载途径主要以质外体途径为主,在从韧皮部向果肉库薄壁细胞卸出时可能为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共存.膜泡运输是枸杞果实同化物卸出和转运的重要方式,而韧皮薄壁细胞在同化物卸出和转运过程中承担了主要转运角色;果肉库薄壁细胞进行主动和定向卸载、积累同化物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48.
X染色体失活可平衡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的基因剂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活X染色体上存在许多能够逃逸失活的基因。逃逸的机制涉及到DNA、RNA、组蛋白的表观修饰以及众多的调控蛋白和染色质的空间结构。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的研究为人类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别二态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证实包括TLR7、CD40L、IRAK-1、CXCR3、CXorf21等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女性好发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了失活X染色体上基因逃逸以及与SLE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阐明SLE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入揭示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及调控机理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趋化和吞噬作用使病原体失活,从而进行免疫防御,杀灭病原体。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分泌抗微生物蛋白颗粒来杀灭病原微生物。2004年Brinkmann发现了一种中性粒细胞新型抗感染机制,即中性粒细胞经病原体活化刺激后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至细胞外。NET是由双链DNA染色质和镶嵌在染色质上的抗菌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格状结构,通过网罗、捕获而杀灭病原体。诸多研究表明,NET在炎症相关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生成和降解会影响急慢性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主要从NET的特征、产生机制、抗菌作用及其在炎性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着手,概述其最新研究进展,为炎性疾病的治疗及其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0.
Chen J  Zhou L  Huo ZH  Zhang YH  Yang ZH  Yang BZ  Huang CB  Zhu XQ  Yang Z 《遗传》2011,33(4):329-336
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alpha,LT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性有关,但目前还未有关于LTA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关联的报道。文章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在宁夏人群中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Ⅲ类基因约58 kb区域进行了高密度标志的基因组扫描,在33个SNPs及其单倍型中,仅定位于LTA基因中的SNPs组成的TCC单倍型的分布在病例-对照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在宁夏群体(病例组:300,对照组:385)中发现,LTA基因中的rs909253 T/C多态性在AS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8.5%vs 19.7%,P=2×10-6)。结果表明LTA基因变异和AS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识别LTA基因可能与宁夏人群AS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