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地区人群中EBV白介素-10基因(viral interleukin-10,vIL-1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关系。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NPC组织和健康成年人咽漱液中vIL-10序列。50例NPC和70例健康人群完成序列测定,其中42例(84.0%)NPC和60例(85.7%)健康人群与EBV标准株B95-8氨基酸序列一致,被分类为B95-8型;剩余8例(16.0%)NPC和10例(14.3%)健康人群在信号肽区域出现氨基酸突变,被分类为SPM变异型。2种型别及4处共有突变在2种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广东地区NPC和健康人群中EBV vIL-10高度保守,均以B95-8型为主,而SPM变异型的地域性分布及与鼻咽癌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是由干扰素诱导的具有重要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功能的蛋白质,我们前期工作发现,MxA主要依赖其中心互作结构域(central interactive domain,CID)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发挥功能,但其具体的抗病毒功能区以及功能区是否具有独立的抗病毒活性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鉴定MxA蛋白上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首先从全长MxA构建缺失突变体ΔCID和截短体CID,以HepG2-2-15细胞为病毒模型,分别转染空载质粒、MxA、ΔCID和CID,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质粒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量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 DNA的量,评估CID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根据CID段的晶体结构,缩短肽段长度,构建α1、α2、α3等9段肽段质粒,鉴定各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MTT法)。运用计算生物学手段--分子对接法预测MxA蛋白与病毒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位点。结果显示,ΔCID、CID和9段肽段质粒的序列及表达正确,9段肽段的表达量未见显著性差异,无显著的细胞毒性。CID组和黏病毒抗性蛋白A组较对照组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显著降低,CID组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 DNA的量分别减少了55.57%±8.48%、68.37%±6.24%、66.67%±6.40%,P<0.01;MxA组的3个指标分别减少了61.63%±3.11%、70.77%±7.25%、73.73%±6.18%,P<0.01;ΔCID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9段肽段中α1组较对照组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 DNA的量有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48.33%±1.70%、70.67%±3.30%、68.95%±2.55%,P<0.001,表明α1对乙肝病毒具有强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384 ~ 408位氨基酸是MxA蛋白与病毒互作的关键位点,该区域落在α1肽段上,验证了α1是MxA蛋白抗乙肝病毒及与乙肝病毒相互作用中的关键区段。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人干扰素诱导蛋白MxA上最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α1,研究结果为抗乙肝病毒多肽类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靶基因调控。方法:MTT法评价SHD在0、5、10、50、100mg/L浓度下,于24、48、72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率变化。分别提取人正常肝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SHD作用后的SMMC-7721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与人HO4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杂交芯片图像,利用软件获得SHD抑制人肝癌的靶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SHD对SMMC-7721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SHD使癌基因fos、myc、ras、pim-1、met、rel下调至正常水平,使抑癌基因NF-2和磷酸激酶MAP2K6的表达上调至正常水平。结论: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SHD抑制SMMC-7721细胞的作用由多条靶基因协同,并通过胞内外信号转导途径协调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体外抑制作用,对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及对其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抑制率变化规律。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接种H22瘤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30mg/kg)和高中低剂量SHD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腹腔给药10 d后,比较各组瘤重抑制率、H2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结果:SHD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SHD显著抑制H22肿瘤,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SHD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