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41.
盐碱池塘水生大型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4月至1998年9月对高青盐碱池塘的水生大型植物种类组成,生产力及形影响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青盐碱池塘共有水生植物12种。常见的优势种有沉水植物:菹草、角果藻、金鱼藻、;挺水植物、芦苇、荆三棱、莲和香蒲漂浮植物;浮萍,以及大型藻类布氏轮藻。种类少而优势种突出是盐碱池塘大型植物的显特点,有水草池塘与无或水少草池塘相比,透明度大、PH值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低、营养盐含量也低。在表光照度7200lx、水温28-30℃的条件下,菹草、角果藻和轮藻的毛产量分别为1.70、1.56和1.50mgO2.L^-1.h^-1.g^-1。除光照、水温、PH等因素外,含盐量和碱度对大型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菹草和角果藻的生产力最高时的含直均为3g.L^-1,前适宜的碱度为6.69mmol.L^-1,而后则为3.82mmol.L^-1。菹草、角果藻、金鱼藻和浮萍对NH4-N的吸收速率相近,而对PO4-P的吸收速率则角果藻>菹草>浮萍>金鱼藻。后对盐水水体大型植物特点、菹草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如何防止养鱼池大型植物危害及大型植物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2.
2005-2007年从青岛崂山的16科30属35种植物上采集了143份白粉菌样品,经形态鉴定分属于7属22种。其中40份样品中检测到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其寄主植物属于8科14属15种,其寄主真菌属于7属10种白粉菌。统计分析发现,多孢穆氏节丝壳上白粉寄生孢的发生率和重寄生强度均为最高;群落组成分析发现,棕丝单囊壳为白粉寄生孢寄主真菌中的优势种,其重要值为89.22%;菊科为白粉寄生孢寄主植物中的优势科,其重要值为97.85%。  相似文献   
643.
山东省玉米纹枯菌融合群类型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省14个县市区采集的玉米纹枯病标本上分离获得103个玉米纹枯菌菌株。核荧光染色确定菌丝细胞核的数目,以及利用配对培养法确定不同菌株细胞是否融合。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1-IC、AG-3、AG-4-HG-I、AG-5和WAG-Z融合群和双核丝核菌的AG-Ba融合群,其中AG-1-IA类型菌株数量占菌株总数的60.19%,为优势融合群。通过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技术进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45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91.1%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种群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将103个菌株分成6个遗传聚类群,遗传聚类群的菌株组成说明遗传群组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和菌株融合群类型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4.
田雪梅  何双辉 《菌物学报》2012,31(2):280-284
报道中国木生革菌3个新记录种:艾氏刺囊革菌采自河南省,褐伏二叉韧革菌采自安徽省,柳叉丝革菌采自贵州省。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这3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645.
葛蔚  汪芳  柴超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7):697-704
采用室内单养和混养方法, 设置不同的氮、磷营养条件, 研究了氮、磷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 混养时各氮和磷浓度下均呈现培养初期中肋骨条藻为优势种、培养后期锥状斯氏藻为优势种的变化趋势, 但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 中肋骨条藻作为优势种的时间延长; 与单养时相比, 混养中两种微藻的最大密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表现出氮、磷浓度越高, 受抑制的程度越大的特征, 且与锥状斯氏藻相比, 中肋骨条藻的最大密度受到抑制的程度更大。混养时两种微藻均是在氮、磷浓度最高时, 抑制起始点出现时间最长, 随着氮、磷浓度的降低, 抑制起始点出现时间缩短; 各氮、磷浓度条件下, 锥状斯氏藻对中肋骨条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明显高于中肋骨条藻对锥状斯氏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当氮浓度为512 μmol·L-1、磷浓度为2 μmol·L -1时, 竞争结果是锥状斯氏藻获胜; 其余氮、磷浓度条件下为两种微藻不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646.
菌根食用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超  陈应龙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11,30(3):367-378
与植物根系共生的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总结了菌根食用菌(EMF)种质资源分布与利用、生理与生态学研究、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EMF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EMF研究动向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47.
闫守庆  祝万菊  张雪梅  李冰  孙金海 《遗传》2007,29(12):1504-1508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蓝狐基因组,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对特异性亮带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42个卫星DNA序列, 该卫星DNA单体大小为737 bp, G+C含量为51.9%, 单体之间同源性为91%~97%; 每个单体由3个约245 bp的亚重复串联构成, 亚重复之间的同源性为49%~55%;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 该卫星DNA有G+C含量逐渐降低而A+T含量逐渐上升的趋势; 该卫星DNA为犬科动物种属所特有, 与犬着丝粒相关卫星DNA为同类卫星DNA, 同源性为74%, 命名为α-卫星DNA。  相似文献   
648.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氮肥处理下,小麦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60%~70%处理>80%~90%处理>40%~50%处理,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40%~50%处理>80%~90%处理>60%~70%处理,表明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小麦旗叶早衰,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粒重.在花后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旗叶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MDA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但过量施用氮肥则不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尤其是在花后土壤缺水的情况下,施用过多氮肥可导致小麦粒重下降.在小麦生产中可以将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相结合,延缓小麦植株衰老,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649.
赤霉素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霉素(GAs)是高等植物体内调控发育的重要激素。高等植物以3-磷酸甘油醛或丙酮酸为前体,首先在原质体内由环化酶催化形成贝壳杉烯;然后贝壳杉烯转移到内质网,在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单加氧酶的作用下转化成GA12醛;最后转入细胞质由依赖2-酮戊二酸的双加氧酶催化成各种GAs最终产物。目前几种模式植物中参与赤霉素合成的基因、cDNA已经克隆出来,相应功能也做了研究。本文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按照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路线,依次分析了参与各合成步骤上的基因、基因序列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催化功能,讨论了赤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650.
本试验选择2个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显著不同的番茄品系,通过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量遗传符合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主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36.33%、44.09%和35.14%,多基因效应在B_1、B_2和F_(23)个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54.73%、40.50%和54.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