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微生物转化与医药工业间的关系密切,微生物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微生物转化技术应用于医药工业已逐渐成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转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及方法,并对微生物转化在医药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方面进行深入阐述,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微生物转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经济正面临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将以往依靠能源、资源、环境污染和廉价劳动力为发展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新的依靠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毫无疑问,方向是十分正确的,但道路将是漫长而泥泞的,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研发能力、技术对接、转化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在研发的人力、资金投入还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NO)对其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梳捡寄生蚤1275头,隶属4科9亚科17属33种,其中迪庆额蚤和云南栉眼蚤为优势种,常见种12种,稀有种19种。在海拔资源轴上,Bi值前三分别是特新蚤德钦亚种0.698、棕形额蚤0.690、斯氏新蚤川滇亚种0.667;生境资源轴上,Bi值前三分别是:无值大锥蚤0.630、特新蚤指名亚种0.57、特新蚤德钦亚种0.537;寄主资源轴上,Bi值前三为绒鼠怪蚤0.584、迪庆额蚤0.567、棕形额蚤0.553;多维生态位宽度来看,特新蚤德钦亚种和迪庆额蚤Bi值较大,分别为1.031、1.019。海拔、生境、寄主生态位重叠指数中,有意义的重叠种对分别占比35.6%、39.39%、9.28%;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6.89%、18.56%、51.14%;完全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27%、13.26%和0.19%。三种生态因子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格局不同,与资源轴本身有关。有意义的重叠和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占比较多,前者多为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两两之间重叠,重叠指数越高,竞争关系越激烈;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多为稀有种之间,无资源利用竞争关系。总体来说,德钦县小兽体表寄生蚤种类丰富,生态位分化较为均匀,本研究可为该地蚤传疾病的监测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以无菌萌发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胚轴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其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6-BA 1.0 mg·L-1 + NAA 0.5 mg·L-1,诱导率95.6;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NAA 2.0 mg·L-1,增殖倍数为9.7;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NAA 0.1 mg·L-1 + KT 0.1 mg·L-1,诱导率为91.1;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 + 6-BA 0.2 mg·L-1 + IAA 1.0 m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NAA 2.0 mg·L-1,生根率达84.4。本研究为构建天门冬药材产业化所需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岩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改善胃部炎症,缓解胃癌化疗副作用,在改善胃部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在食品、药品的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岩藻多糖在改善胃部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我国常用桉树树种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7种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粗皮桉(E.pellita)、窿缘桉(E. exserta)的7个花粉性状大多处于前2位,其中粗皮桉花粉的赤道面长、宽和面积最大,分别为17.522、17.090μm和300.830μm~2,而窿缘桉花粉的萌发沟长、宽和大小最大,分别为6.576、0.720μm和4.718μm~2;赤桉(E. camaldulensis)花粉的赤道面最小,韦塔桉(E.wetarensis)花粉的萌发沟最小。聚类分析表明,在信息保留87.5%时,7树种可以分为3组,粗皮桉和窿缘桉聚在一组,韦塔桉和巨桉(E. grandis)聚在一组,其余聚在一组。粗皮桉、窿缘桉的花粉外壁纹饰较光滑,细叶桉(E. tereticornis)和赤桉属常规,尾叶桉(E. urophylla)、韦塔桉和巨桉较粗糙。从花粉形态分析,粗皮桉和窿缘桉的亲缘关系较近,韦塔桉、尾叶桉的亲缘关系较远,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的亲缘关系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因此,7种桉树花粉形态反映了一些新的亲缘关系,对桉树的杂交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类器官是在体外经由干细胞驱动的, 形成具有来源器官显微解剖特征的多细胞三维结构且能自我更新的微组织。类器官能分化产生器官特异性的多种细胞类型,能重现对应器官的部分功能和空间架构,它的诞生为生命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注入了新动能,在癌症基础与临床研究、再生医学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些年国内外类器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其构建过程与培养体系,并详细阐述其作为体外研究模型的优缺点,为基于类器官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以40个不同基因型万寿菊(Tagetes erecta)叶片为外植体, 在相同条件下诱导不定芽分化, 获得最佳再生基因型; 然后分析不同激素组合、外植体切口方式、固化剂及蔗糖对万寿菊再生和玻璃化影响; 最后对不同类型的伸长培养基进行探索。结果表明, 最佳再生基因型为里程碑·黄色; 最佳再生培养基为MS+0.2 mg·L?1 TDZ+0.5 mg·L?1 IBA+8 g·L?1琼脂+40 g·L?1蔗糖, 再生率达70%, 玻璃化率降低至16%; 最适再生的小叶部位为全小叶; 最适伸长培养基为MS+8 g·L?1琼脂+30 g·L?1蔗糖, 伸长率达91.3%。该研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万寿菊再生体系, 解决了万寿菊再生过程中严重的玻璃化问题, 可为万寿菊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CP4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其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c)同源下游p3片段,并连接到广谱宿主载体pBBR1MCS3-Ppdc-ldhL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BBR1MCS3-Ppdc-ldhL-p3,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Z.mobilis CP4中,分别以Ppdc和p3片段作为同源上游和下游片段,利用同源双交换重组技术将重组质粒中的ldhL基因置换了Z.mobilis染色体中的pdc基因,得到重组菌株Z.mobilis CP4(△pdc∷ldhL).测得重组菌株乳酸产量为10.8g/L,明显高于出发菌株,说明初步成功构建了产L-乳酸的运动发酵单胞菌代谢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110.
解脂耶氏酵母是一种可利用多种底物发酵生产多种产品的非常规酵母,环境适应性强、易培养、安全性高。因此,该物种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工程菌株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工业生物技术因绿色、循环、低碳等优势成为新兴工业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解脂耶氏酵母的特征及其代谢生产各类化合物的方法,并通过对工业生物技术与传统化学化工技术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工业生物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