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黄姗  杨昆鹏  万飞  徐小敏  张启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0):1173-1176, 118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心脾两虚证)患者接受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PSD(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抑郁评分、抗抑郁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肠道菌群丰度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01),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01)。比较两组患者抗抑郁疗效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32,P=0.022),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000,P=0.014)。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分别为653和658,独有个数分别为51和46,占各自OTU总数的7.81%和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分别为498和552,独有个数分别为222和168,占各自OTU总数的44.58%和30.4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肠道菌群OTU数目均降低(观察组:t=15.363,P0.001;对照组:t=9.456,P0.001),且观察组OTU数目低于对照组(t=9.084,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6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054)。结论甘麦大枣汤和归脾汤加减能够更好地修复PSD(心脾两虚证)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具有更好地抗抑郁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青蒿是一种重要的抗痢疾药物的原材料,低温是影响青蒿的青蒿素含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2个不同产地的青蒿为材料,研究低温处理对青蒿叶片脯氨酸、SOD和CAT的含量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条件下,青蒿叶片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与室温相比均增加,且差异显著。SOD含量的增加,会增强青蒿植株抵抗低温的能力;CAT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缓解过量的过氧化物对青蒿叶片细胞的伤害;脯氨酸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调节细胞渗透压,促使细胞正常生长。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低温和室温条件下,青蒿叶片蛋白质电泳图谱存在强弱差异条带,说明低温处理对青蒿叶片中蛋白质产生影响。本文结果将为今后青蒿的栽培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选取成都大学医学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Dd、NT-pro 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LVEF、SV、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LHFQ总分、躯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按铃后及时到岗、护理态度、护理技能、住院环境、沟通交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抗微生物作用的纳米材料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几种最常应用的抗微生物作用的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作用原理及优缺点,为纳米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目前抗微生物作用的纳米材料主要有金属元素型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型纳米材料、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型纳米材料、有机化合物型纳米材料和天然纳米材料等;纳米材料的抗微生物机制主要有催化反应与接触反应学说两种;有些纳米材料按现有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因此,今后应重视如何降低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以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天然纳米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