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991.
以贵州烤烟主栽品种‘南江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烤烟生殖过程与花蕾形态变化的关系,为田间栽培控制花期以及实现烟草的遗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南江3号’雄蕊的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异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2种;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具3或4个萌发孔。胚珠倒生,薄珠心;孢原细胞体积较大,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4个大孢子呈线性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为7细胞8核。烤烟‘南江3号’的雌蕊发育晚于雄蕊,当雄蕊发育为四分体时期时雌蕊才开始发育,且花蕾发育到5.0~6.8cm时胚囊才逐渐成熟。研究认为,烤烟‘南江3号’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各阶段与花蕾形态有关,通过花蕾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各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的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对该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 降雨强度较小时(30、50 mm·h-1),水土流失以地下孔(裂)隙流失为主,当降雨强度较大时(80 mm·h-1),土壤侵蚀以地表流失为主;地表径流模数和输沙率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孔(裂)隙度的增加而减小.地下径流模数在0.37~0.52 L·m-2·min-1,地下输沙率在0.81~1.93 g·min-1,二者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郅军锐  田甜  温娟  刘勇 《昆虫学报》2016,(7):707-715
【目的】害虫取食后会导致植物的防御反应;取食同种植物的不同种害虫其生理适应性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阐明一种害虫取食后的植物对后取食的另一种害虫虫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2龄若虫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为害后的菜豆对后取食不同时间下的二斑叶螨第2若螨和雌成螨及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雌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结果】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5 h时,POD,CAT和SOD这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取食蓟马为害的菜豆18 h时只有POD活性低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后只有CAT活性在5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5 h时,解毒酶MFO和Car E的活性受到抑制(P0.01),但GSTs和Ach E活性均比取食健康菜豆高(P0.01);取食18 h时,只有MFO的活性变化与5 h不同。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只有MFO的活性不论在5 h还是18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菜豆(P0.01)。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雌成螨为害菜豆时,雌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不论取食5 h还是18 h均明显升高(P0.01),但2龄若虫只有CAT活性在这两个时间段下明显升高(P0.01)。西花蓟马雌成虫取食螨害菜豆5 h时,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同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18 h时只有GSTs活性变化状态与取食5 h不同;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螨害菜豆时除GSTs外解毒酶的活性变化在这两个时间下正好相反。【结论】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的菜豆能诱导后取食的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且两种害虫成虫体内所有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在5 h时变化状态相同,但在其余时间和虫态下酶活性的变化状态不同。说明这两种昆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与害虫种类、虫(螨)态、取食时间相关,两种害虫对虫害植物的生理适应性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4.
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通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11月和2006年5、7、9月在贵州兴义研究了南蝠(Ia io)的食性。通过对南蝠粪便分析,发现7、9和11月份,鸟的残留羽毛在粪便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11月份,鸟的羽毛占了食物组成的82%(体积百分比,下同),结果证实南蝠是一种食鸟蝙蝠。但在5月份的粪便中未发现鸟毛,而鞘翅目所占比例很大(85%);7和9月份,鸟的羽毛和鞘翅目残遗物所占的比例相当(7月份分别为44.6%和48.7%;9月份分别为51.1%和43.4%)。5、7、9、11月份南蝠取食鸟类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对鞘翅目的取食则逐渐减少。除取食鞘翅目外,南蝠还捕食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对比捕食区内潜在的食物,发现南蝠对部分昆虫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说明南蝠为选择性捕食者。  相似文献   
996.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种子雨、种子库空间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隙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察期林隙种子雨量达117.4±32.6粒/m2,其中未成熟种子56.3±10.3粒/m2,成熟被害种子15.7±4.7粒/m2,成熟有效种子45.4±8.2粒/m2,林隙更新的种子来源比较丰富。林隙中种子雨的丰富度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将对林隙植物的更新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枯落物层中的种子密度、物种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递减,而土层中的种子变化则相反。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的种子密度分别为2415±639粒/m2、2218±421粒/m2和1815±311粒/m2,林隙植物有很好的更新潜力。林隙与非林隙中枯落物层种子的相似性系数最大,5~10cm土层的次之,0~5cm土层的相似性系数最小。林隙与非林隙中均表现为枯落物层的种子库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较大,并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被的更新主要来源于土壤种子库,土壤种子库对林隙填充与发育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97.
1植物名称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2材料类别种胚萌发的无菌苗茎段。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种子萌发培养基:不含任何激素的MS;(2)诱导分化培养基:MS TDZ2.0mg·L-1(单位下同) NAA0.1;(3)增殖培养基:MS 6-BA2.0 NAA0.1;(4)生根  相似文献   
998.
记述曲板叶蝉属1新种齿突曲板叶蝉Tautocerus serristleus sp.nov.,中国1新纪录种德氏曲板叶蝉Tautocerus dworakowskae Anufrie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9.
李灿  金道超  柳琼友  李子忠 《生态学报》2007,27(8):3532-3535
通过室内控制温湿度下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考察了梯度恒温17~32℃下,温度对药材甲实验种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7,20,23,26,29℃和32℃下,分别需要74.4,67.6,52.2,46,36.6d和36.2d;温度对卵孵化率、幼虫和蛹存活率、成虫单雌产卵量等参数的影响显著;药材甲种群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均符合二次方程抛物线模型,种群下一代卵量的拟合方程为Npe=-6.338t2 339.01t-3403.4,r=0.953**;种群增长指数拟合方程为Ipg=-0.070t2 3.767t-37.816,r=0.953**;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期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等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黎道洪 《生态学报》2007,27(6):2167-2176
在2002-2005年的2月和7月多次赴荔波波多洞和甲良洞对肉眼能见到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在波多洞共获标本1045号,隶属3门6纲13目27科45种或类群,在甲良洞共获标本469号,隶属3门6纲9目24科52种或类群。根据上述两洞内各光带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组成,可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D(8.3223)、D(3.4677)、D(3.8286)、D(0.9057)、C(0.0404)和D-E(0.6611)。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0.913、0.826和0.818),与群落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空气中CO2的含量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群落最大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0.552、-0.573、-0.345和-0.742)。这些结果暗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空气中CO2的含量是影响洞穴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