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基于伴刀豆球蛋白A(ConA)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甘露糖的特性,建立一种检测O-甘露糖基化的方法,为酵母等宿主表达蛋白的O-糖基化提供一种高效筛选和分析的方法。方法:利用糖苷酶F(PNGF)切除检测蛋白的N-糖链,排除N-糖基化的干扰;通过Q阴离子交换柱和ConA Sepharose 4B柱纯化Western印迹膜封闭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除去BSA中甘露糖修饰的蛋白的干扰,优化膜封闭条件;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ConA检测具有低甘露糖型N-糖基化修饰能力的毕赤酵母GJK01-HL(Δoch1)表达的抗Her-2抗体是否存在O-甘露糖基化现象。结果:通过PNGF酶切处理,可以完全去除糖蛋白的N-糖链的干扰;BSA经过Q阴离子交换柱和ConASepharose 4B柱纯化后,除去了大部分甘露糖蛋白,可作为封闭蛋白;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发现毕赤酵母工程菌GJK01-HL(Δoch1)表达的抗Her-2抗体存在O-甘露糖基化现象。结论:本方法是研究糖蛋白是否发生O-甘露糖基化的有效检测手段,可用于酵母等表达蛋白的O-糖基化的高效筛选和分析。  相似文献   
82.
车俭  郑洁  蒋娅  金毅  乙引 《植物生态学报》2020,44(10):1007-1014
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是组成东亚地区亚热带阔叶林的两个主要植物类群。探索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的生态位差异, 对于推测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Mantel检验多元回归等统计手段, 分析了中国亚热带地区8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谱系和生态习性差异。主要结果: (1)该研究的788个被子植物分类单元的叶习性(常绿和落叶)具有一定的谱系保守性。常绿和落叶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反应和土壤肥力因子的生态习性均有差异, 表现为常绿植物偏好较低的光照和土壤pH, 以及较高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 落叶植物则相反。(2)样地内落叶较常绿植物的种间谱系散布更收敛, 但生态习性散布更发散; 样地间落叶较常绿类群的谱系组成差异更小, 但生态习性差异更大; 样地间落叶类群的谱系组成差异随年平均气温差异的增大而增大。(3)落叶/常绿植物物种数量的比例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降低, 而旱季持续时间和年降水量等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该研究证实了我国亚热带地区8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在谱系和生态习性上均存在巨大差异, 生态位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亚热带阔叶林群落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对贵州省荔波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优势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优势种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对白茅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91.3%,白茅根际土壤共分离AM真菌2属35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 pora)17种,黑球囊霉(Glomus melanosporum)、聚生球囊霉(G.fasciculatum)、红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apcicula)为优势AM真菌。以三叶草扩繁优势菌种,接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均显著提高了生长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广西大岩洞和岩头2号洞进行深入调查,采集到动物标本5048号,隶属35科42属69种。其中大岩洞共获洞穴动物标本3324号,隶属26科30属50种;岩头2号洞共获洞穴动物标本1724号,隶属29科36属46种。根据两洞不同光带中洞穴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组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动物群落。经过群落多样性分析: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群落F(0.9790)>C(0.8392)>B(0.7553)>E(0.7355)>A(0.6970)>D(0.6487),群落E(6.3717)和群落D(5.6321)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F(3.0261)和C(2.7694)。此外,还研究了部分环境因子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与AT(气温)呈显著正相关;D与ACO(CO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H'与AN(N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H'与ACO呈显著负相关;H'max与AT(温度)呈显著正相关;J'与AN呈显著正相关;J'与ACO呈显著负相关;H(湿度)与AO呈显著负相关;S与ACO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从所列的环境因子与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的欧式距离分析来看,S与D的欧氏距离最小,为66.753;S与AO的欧氏距离最小,为28.736;D与SOM(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欧氏距离最小,为8.035;H'与SOM的距离最小,为2.132;J'与AN的欧氏距离最小,为1.790。  相似文献   
85.
刘赟  侯秀发  周江 《生态学杂志》2013,32(7):1850-1856
通过对贵州省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施秉县的鱼类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6种,隶属于7目15科39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 有28种,占本次调查的61%.在物种组成上,土著鱼类是该区域河流的主体,有40种,占87%;外来鱼类有6种,约占13%.其中外来入侵物种有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oaniah属于人工放养;从人工养殖地逃逸到野外的鱼类有4种,分别为草鱼(Ctenop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人们极少关注的两栖动物北部湾棱皮树蛙(Thelodermacorticale)为研究对象,采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部湾棱皮树蛙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显示,北部湾棱皮树蛙的外周血由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血栓细胞7种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平均含量为2.43×10~5个/mm~3,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泪滴形、梨形、逗号形、梭形,具椭圆或圆形核,核染色质密集,偶尔可观察到正在进行直接分裂或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比红细胞少,平均含量为1.74×10~4个/mm~3,其中,小淋巴细胞占40.02%±1.77%、大淋巴细胞占10.83%±2.53%、单核细胞占23.17%±3.16%、嗜中性粒细胞占10.08%±4.62%、嗜碱性粒细胞占9.25%±2.69%、嗜酸性粒细胞占6.72%±1.50%。血栓细胞呈纺锤形和梭形,常单独存在,或者呈圆形和不规则圆形,数个集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7.
蓝雨纯  黄彬  韦娇  姜山 《广西植物》2020,40(6):854-863
扩展蛋白(Expansins,EXP)是一类基因家族,几乎参与了植物发育的全过程,从种子萌发到果实成熟都有扩展蛋白的参与。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 Expansin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了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以及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小立碗藓基因组中含有Expansin A(EXPA) 32个、Expansin-like A(EXLA) 6个,并未发现Expansin-like B(EXLB)及Expansin B(EXPB)。扩展蛋白氨基酸序列长度在228~290 aa之间,编码蛋白质具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Pollen_allerg_1和DPBB_1。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运用CELLO在线工具预测发现小立碗藓中约4/5的EXP家族基因定位于细胞外;而Euk-mPLoc预测结果则显示小立碗藓EXP基因家族成员全定位于细胞外。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小立碗藓中约68%Expansin基因有含有1~3个内含子。以上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小立碗藓扩展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贵州省茅台镇砂页岩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茅台镇砂页岩结皮层藓类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其优势植物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以了解藓类植物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调查发现:藓类植物5科6属6种.优势结皮藓类植物华中毛灰藓、厚壁紫萼藓、小叶藓、真藓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分别为0.5 ~104g·m-2、1.6~481 g·m-2和2.8~1987 g· m-2,其中,华中毛灰藓的生物量、成土量和饱和吸水量均远远高于其他结皮藓类,在砂页岩水土流失区域生物土壤结皮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治理砂页岩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2009年7月对贵州施秉县屯上洞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454号,隶属3门9纲16目19科20种.对7个动物类群(鲤鱼、泥鳅、红点齿蟾、小戴溪蟹、盲蛛、常雕囊马陆和斑灶马)、洞穴土壤和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动物类群重金属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的污染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动物体内对重金属镉(Cd)和铜(Cu)有明显的富集.各元素在3个光带(有光带、弱光带和无光带)土壤中的平均值含量中镉(Cd)和汞(Hg)超过了我国的土壤背景值,按顺序排列为:Cu>Pb>As>Hg>Cd;水体中为:As>Cu>Pb>Hg>Cd.单项污染指数显示Cd为轻污染(1.4);Hg为中污染(2.93).综合污染指数显示3个光带的污染系数平均值为1.22,属于轻污染,说明该洞虽有重金属污染但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90.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代表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典型生态系统与关键物种分布区,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但优先区域内自然保护地覆盖率通常较低, 存在很大的保护空缺。苔藓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个体细小、分类鉴定困难等, 使得其多样性保护成为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较为薄弱的一环。为了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受保护情况, 本文以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的石台县和青阳县为例, 通过系统的样线法调查优先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内、外的苔藓植物多样性, 比较了其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结果表明, 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64科140属344种, 包括苔类植物27科40属106种、藓类植物37科100属238种, 其中有5种为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地内有60科120属270种, 保护地外有46科90属185种, 保护地内、外苔藓植物科、属、种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6、0.50和0.32, 表明自然保护地内、外物种组成差异很大。与石台县和青阳县苔藓植物历史数据相比, 本研究新增苔藓植物14科64属273种, 其中包括安徽省新记录2科9属96种, 而且有18种仅分布于自然保护地外。根据对该区域物种累积曲线及外推估计分析, 当采集足够充分时, 基于标本数的物种多样性预测值为485种, 基于样线数的预测值为563种, 说明石台县和青阳县的苔藓植物多样性仍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了自然保护地之外的苔藓植物在保护中有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苔藓植物的野外就地保护存在空缺。建议在我国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类似的调查和研究, 以期为今后对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及保护研究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