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综述了彩蛾蜡蝉属Cerynia St(a)l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中国彩蛾蜡蝉属种类.记述中国彩蛾蜡蝉属4种,包括1新种--指突彩蛾蜡蝉C.digitula sp.nov..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2.
记述我国蛱蝶科Nymphalidae尾蛱蝶属Polyura 1新种,异纹尾蛱蝶Polyura mutata sp.nov..给出该属10个中国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3.
记述采自中国大巴山的蚊蝎蛉属1新种,周氏蚊蝎蛉Bittacus Chou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并通过人工饲养获得卵、幼虫和蛹等所有虫态,提供了成虫、卵、幼虫和蛹等虫态照片,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简要报道了新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4.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袖蜡蝉科1新记录属:肖长袖蜡蝉属Zoraidoides Distant及1新记录种:玛肖长袖蜡蝉Zoraidoides malabarensis Distant,提供了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图。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5.
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保护区有蝴蝶5科68属130种,其中,蛱蝶科的属数和物种数最多,为33属68种;凤蝶科最少,为2属2种.灰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75和0.84;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1;粉蝶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0;凤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37、0.40和0.蛱蝶科中,眼蝶亚科的属数和种数最多,为13属24种;喙蝶亚科最少,仅1属1种;闪蛱蝶亚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11和0.84;线蛱蝶亚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4;眼蝶亚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6.  相似文献   
106.
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静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4,57(1):133-140
【目的】探索寄主范围不同的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幼虫感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为害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单食性蛀果害虫--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老熟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 梗节上有2个刺形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 鞭节上有1个栓锥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口器上共有6种感器: 刺形感器数量多, 分布广; 栓锥感器主要分布在颚叶、 下颚须和下唇须上; 指形感器位于内唇和下颚须端节侧缘; 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仅存在于下颚上; 内唇感器为内唇所特有。【结论】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的感器与寄主范围之间未发现严格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李文海  黄兴龙  王敦  冯纪年 《昆虫学报》2015,58(10):1054-1062
【目的】明确核桃举肢蛾 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AhetPBP2)在核桃举肢蛾触角中的分布。【方法】本研究提取羽化后3-4 d的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获得cDNA片段,然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 AhetPBP2全长cDNA序列。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AhetPBP2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对核桃举肢蛾触角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AhetPBP2基因cDNA序列全长923 bp,开放阅读框504 bp,共编码1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26 kD,等电点为5.47。1 mmol/L IPTG诱导10 h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成功,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为1:1 024 000。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部分感器被AhetPBP2抗体标记。【结论】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的部分感器中可能存在AhetPBP2,推测该部分感器具有感受性信息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记述中国1新纪录种,安氏胫管蓟马 Terthrothrips ananthakrishnani Kud(o),1978的形态特征,提供了胫管蓟马属中国已知ananthakrishnani Kud(o),1978.详细描述了安氏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9.
动物源农药斑蝥素对部分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开发和应用新农药的重要环节.本试验依据国家环保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斑蝥素纯品及1.0%斑蝥素乳油对部分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0%斑蝥素乳油对鹌鹑急性经口LD50为12.096 mg/kg,蓄积毒性为轻度蓄积;1.0%斑蝥素乳油对瓢虫触杀、胃毒的LC50分别为114.724 mg/L、48.007 mg/L;斑蝥素纯品、乳油浓度达100 mg/kg时,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抑制率均小于50%;斑蝥素纯品对鲤鱼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7.992、4.790、3.401、2.440 mg/L.可见,斑蝥素及1.0%斑蝥素乳油对鹌鹑、瓢虫及土壤微生物均为低毒,而对鲤鱼为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110.
研究斑蝥素大量合成期的芫菁体内可溶性蛋白,有助于阐明斑蝥素合成相关酶蛋白的种类和合成机理.本研究采用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在斑蝥素合成前期、大量合成早期和末期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芫菁从羽化1 h到25 d过程中分子量约为80 kDa,45 kDa,30 kDa的蛋白组分存在着显著地表达差异.进而通过双向电泳分析,发现合成前期蛋白质与其它时期有明显差异:蛋白质大多分布在Pl值4~7,分子量20~80 kDa的区域,其中20~45 kDa蛋白质差异明显.芫菁羽化后1h、2d、4d的蛋白质点数目分别为471个、569个、645个;大量合成早期和合成末期为827个和999个,增长2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3个时期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趋势恰好与芫菁合成斑蝥素含量显著峰值变化相吻合,表明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合成是多种蛋白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蛋白分子量范围在20~45 k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