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对分布于浙江西北部的毛茛叶报春组(sect. Ranunculoides)一存疑种5个居群共50个植株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该存疑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在种下具高度多样化,根据萌发孔类型、数量及组成的不同,其花粉可划分为多沟型、沟多孔少型、孔多沟少型、散孔型和环沟型5种类型;而且居群间花粉的大小及花粉类型的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同一个植株或同一个花粉囊的花粉也可能具有多种类型的花粉。本文进一步证明了花粉形态特征在种内可能存在多样化的现象。花粉形态特征支持该存疑种为一个独立的新物种,它很可能是由具多沟型和散孔型花粉的亲本杂交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52.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以下简称龟井)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橘(以下简称鄂柑1号)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IAA、ZR和GA3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皮IA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均于果实增大期间出现明显高峰,但鄂柑1号的IAA高峰值显著较高;二者果皮ZR含量动态却相反,增大期间龟井果皮ZR的含量相对较高且趋上升,而鄂柑1号却趋下降;二者果皮GA3含量均于增大期间出现类似的上升过程,之后均趋下降。(2)龟井果肉IAA、ZR和GA3含量前期均较高,此后均明显下降并居较低水平;而鄂柑1号果肉IAA和GA3均于增大期间出现明显的上升且含量明显高于龟井,而ZR含量与龟井一样呈下降趋势,但ZR的含量更低。(3)鄂柑1号种子的IAA、ZR和GA3在花后72d均相对较高,之后急剧回落至相对较低的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53.
S100在猫小脑中的分布及其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S100免疫阳性(S100-IR)细胞,观察S100蛋白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中的分布,探讨其表达的年龄相关变化及意义。光镜下计数颗粒层和髓质中S100-IR细胞密度及浦肯野细胞(PC)层阳性细胞线密度。结果显示,颗粒层和髓质中S100-IR细胞密度较小、分布均匀,PC层阳性细胞相对密集,分子层未见阳性反应;阳性细胞胞浆深染。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小脑颗粒层、髓质和PC层中S100-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1),胞体较大,阳性较强。表明S100-IR细胞在小脑中的分布具区域性差异,呈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增生,推测其增生对衰老神经元的丢失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小达氏涡虫属一新种(扁形动物门,单肠目,达氏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中国小达氏涡虫属1新种:湖南小达氏涡虫Microdalyellia humanensis nov.sp.,模式标本采集于湖南新宁县莨山镇黄背村(26°44′N,110°84′E),对新种涡虫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所有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55.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锦河 《生态学报》2008,28(6):2764-2764~2773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 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6.
李君  李建国 《生命的化学》2008,28(3):264-267
生物膜的融合是一个基本的生命过程,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融合,两套独立的双层脂分子合二为一,完成一定的生物功能.膜融合分子机制的关键在于其主要成分融合蛋白.I、II类病毒融合蛋白形成"发夹",胞内囊泡与目标膜各提供的融合蛋白形成"类亮氨酸拉链".这些结构将独立的膜拉近,继而促使他们合为一体.细胞与细胞间融合蛋白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在各种膜融合中,脂双层的变化可能是类似的,但介导融合的分子机制应该是不同的.目前,对于膜融合很多方面的理解还停留在假说阶段.理解了膜融合的过程和分子机制不仅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为相关的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7.
肖家欣  彭抒昂 《广西植物》2008,28(2):237-241
对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和自花授粉结实的鄂柑1号柑橘果实的铁、锰、锌和铜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龟井子房的锌和铜含量在花前至花期居较高,花后趋下降,而鄂柑1号对应值在花期出现明显下降并居较低,花后却有一明显上升;两品种子房(幼果)的铁和锰含量变化却无明显差异,花后呈类似的下降趋势。(2)幼果阶段的果实铁、锰、锌和铜含量均居较高,在果实膨大初期(干旱期)均出现一明显下降,而在果实膨大中期却出现显著上升,之后又趋下降。本文还对果实发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动态及其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8.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3、3.30和300 μg·L-1)的三氯杀螨醇和不同食物密度(3.0和5.0×106cells·ml-1)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藻类食物密度、三氯杀螨醇浓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类食物密度和三氯杀螨醇浓度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也有显著影响(P<0.01),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却无显著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0×106cells·ml-1藻密度下.0.03-30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3μg·L-1的三氯杀螨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则极显著提高了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在5.0×106cells·ml-1藻密度下,三氯杀螨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均无显著影响;高密度的藻类食物降低了0.03-30μg·L-1和300μg·L-1的三氯杀螨醇分别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以及3μg·L-1的三氯杀螨醇对轮虫最大种群密度所具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灰渣场土壤酶活笥与植被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芜湖火力发电厂灰渣场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污染物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灰渣场植被多以单种植物组成的斑块零散布,以草本植物为主,且多为1-2年生。同时,灰渣场3种土壤酶活性和渣场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3种酶活性对环境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3种酶活性与环境中因子的相关性整体表现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由于对环境胁迫为敏感,而且其活性与植被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建议用脲酶活性作为废弃地复垦的一个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60.
安徽产石蒜属植物三种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分析了安徽产石蒜属11个居群6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三种酶同工酶,初步探讨了种间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为石蒜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