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小檗碱保护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TC3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PTEN是否参与该过程,以及小檗碱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0 mmol/L棕榈酸制作胰岛βTC3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给予小檗碱干预;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West-ern blot法进行PTEN、p-AKT、AKT、Bcl-2、Bax、活性Caspase3蛋白的检测。实验分3大组(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小檗碱治疗组),棕榈酸分别作用3个时间段(24、48、72 h)。结果:(1)放射免疫法胰岛素分泌测定结果显示:β细胞暴露于棕榈酸24 h后,5.6、16.7 mmol/L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添加小檗碱干预后胰岛素分泌较棕榈酸组回升,但较对照组减少(P均0.01)。(2)在棕榈酸处理的3个时间段内,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的PTEN、Bax、Activ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AKT、Bcl-2蛋白水平下降;小檗碱干预后PTEN、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AKT、Bcl-2蛋白水平提高(P均0.01)。结论:小檗碱可改善棕榈酸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抑制脂毒性诱导的PTEN表达增加,减少促凋亡基因Bax、Active-Caspase3表达,并增加抑凋亡基因Bcl-2基因表达及AKT的活化,从而拮抗棕榈酸诱导的β细胞凋亡,保护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腹腔注射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高脂组(HF),高脂+VD组(HF+VD),糖尿病组(DM),糖尿病+VD组(DM+VD)。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维生素D等生化指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HF+VD组大鼠体重增加,(分别为343.28±10.41 g;356.81±36.20 g和360.18±25.56g),DM组体重降低(265.6±16.11 g)(P0.05);DM组SDF-1为398.33±15.01 ng/L,低于Control组(457.53±26.56 ng/L),骨化三醇干预后SDF-1显著升高(448.54±36.83 ng/L)(P0.05);DM组(25-OH-D)水平为165.25±30.75μg/L,低于Control组213.65±30.79μg/L,补充骨化三醇后显著提高至210.31±50.69μg/L(P0.05);DM组海马神经元CXCR4表达降低,线粒体可见明显肿胀,DM+VD组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CXCR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常规量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糖尿病大鼠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海马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betaTC3 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筛查出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合适的作 用时间。方法:以胰岛betaTC3 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棕榈酸构建脂毒性模型,MTT 法筛选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流式 细胞技术检测胰岛betaTC3 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0.001-1 umol/L小檗碱作用茁TC3细胞24、48、72 h,对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促进 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 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低浓度小檗碱对betaTC3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而1 umol/L浓度保护作用下 降,10 umol/L及以上浓度出现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②棕榈酸(0.2 -1.0 mmol/L)对betaTC3细胞 的损伤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棕榈酸处理betaTC3细胞不同时间后,小檗碱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细 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betaTC3 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脂毒性作用时间越短,小檗碱的保护 作用越好,随着脂毒性作用时间的延长,小檗碱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建议临床上在脂代谢紊乱早期给予小檗碱干预以减 轻甚至逆转游离脂肪酸导致的胰岛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高表达胰岛素反应性天然自身抗体对野生及NOD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B4天然自身抗体与胰岛素及其它自身抗原识别情况;杂交NOD与3B4Tg+小鼠并回交5代以上得到3B4Tg+/NOD小鼠;对不同鼠龄WT、NOD、3B4Tg+/NOD和3B4Tg+小鼠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获取小鼠脾细胞和腹腔细胞,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鼠B细胞发育耐受情况.结果:3B4天然自身抗体可以识别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抗原;10周、14周OGTT时3B4Tg+/NOD、3B4Tg+血糖较WT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与WT小鼠相比,NOD、3B4Tg+/NOD和3B4Tg+小鼠外周成熟B细胞明显向腹腔B1a及脾边缘带(MZ)B细胞分化.结论:天然自身抗体3B4转基因小鼠中天然免疫B细胞可以向特定亚群发育分化成熟并分泌自身抗体,高表达天然自身抗体小鼠无论是否具有NOD基因背景均可出现糖耐量异常,提示天然免疫失耐受可能是1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