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子标记法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以Southern杂交技术、PCR及以重复序列为基础的3类分子标记技术。并对各种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昆虫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西瓜尖孢镰刀菌作为供试菌,进一步研究该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菌丝干重、细胞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影响。【结果】独蒜兰假鳞茎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西瓜尖孢镰刀菌、番茄灰霉病菌和非洲隐地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其EC50值分别为0.849、0.782、0.813和1.161 mg·mL-1;经独蒜兰提取物处理后的西瓜尖孢镰刀菌菌丝干重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胞膜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菌丝体细胞内CAT、POD和SOD 3种保护酶活性增加。【结论】独蒜兰假鳞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可能与其干扰菌丝生长、使菌丝细胞膜正常功能受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不同剂量(100、200和400μg/mL)的牛樟芝粗多糖(CP)和醇提物后的水提物(WEE)对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的CP和200、400μg/mL的WEE均能极显著提高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100μg/mL的CP和WEE均能极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的ALT水平;200和400μg/mL的CP和WEE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的ALT、AST水平,同时提高胞内的CAT活力;200和400μg/mL的WEE及400μg/mL CP能明显提高胞内的SOD活力。此外,WEE各剂量组和400μg/mL CP中的胞内ROS水平显著下降。CP中含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5种单糖,摩尔比为1:0.1622:6.651:2.646:0.3929。WEE和CP能提高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胞内ROS,对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多糖是牛樟芝解酒保肝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孔组(n=85,常规三孔LC治疗)和单孔组(n=72,单孔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但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4+/CD8+均降低,但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三孔LC相比,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对机体肝功能、免疫学的影响,促进肠胃功能改善,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银溶胶与尿液的吸收谱,采用拉曼光谱测量系统检测并研究分析了尿液加入银胶前后的拉曼光谱.基于表面增强技术,尿液的拉曼光谱信号得到显著增强,尿液中微弱的尿酸SERS信号被成功检测.文中对尿液的拉曼峰进行了谱峰归属,并分析了晨尿与夜尿的SERS谱.对晨尿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信噪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李的起源,应用扫描电镜对7份李(Prunus salicina L.var.cordata Y.He)、2份中国李(P.salicina Lindl.var.salicina)、1份樱桃李(P.cerasifera Ehrhart.)及3份杂种李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聚类分析,开展李的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这13份李属植物的花粉具条纹-穴状或脑纹-穴状纹饰,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N3P4C5类型。李的P/E(1.82~2.02)、花粉大小(823.70~970.42μm2)介于供试的其他6份李属植物之间,但其穿孔密度(0.520~1.141μm–2)除早圆油和早熟油外均远大于其他6份李材料;李花粉外壁具条脊,表面均形成大小、疏密不等的穿孔,且在条脊隆起、脊沟深窄等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油早熟品系和晚熟品系的花粉纹饰、穿孔密度等还表现出了2种特征,因此,李的孢粉学特征可作为分类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遗传距离6.19水平上,13份李属植物可以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李分布,李与李属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综合李花粉形态特征和聚类分析结果,推测李具起源于李属杂交后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7.
乔瑞英  张明炜  徐妹芳 《蛇志》2016,(4):441-4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F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而对照组CRP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8.
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一年生苗高生长适应性与早期生长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群体高生长类型权重呈正态分布于13~92cm区间;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以苗木群体高生长标准差值作为不同生长类型划分间隔值,苗木高生长划分为8个生长类型,85%以上个体的高生长量处于平均值与相邻两生长类型,地径生长习性遗传分化表现出与苗高相似特性。利用钟萼木苗木早期生长分化显著的特点,以苗木高和地径作为选择性状,依据t检验选择法确定选择标准,共筛选双重指标都能满足的个体4株,经综合评价,另选择5株优良个体,共计9株,分别命名为田钟1~9号,田钟1~9号高生长比平均值分别提高95%、97%、105%、105%、142%、113%、111%、100%、118%;地径生长比平均值分别提高57%、61%、63%、75%、105%、63%、64%、57%、79%。生长量表现较好的优良个体可作为该树种优良基因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9.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G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探讨iNOS转基因治疗血管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滴度的病毒上清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VSMC内iNOSmRNA和iNOS蛋白的表达;用Griess法检测iNOS转基因细胞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改良MTT、法检测iNOS转基因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滴度的PLXSNiNOS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48h后,在VSMC内可检测到外源性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随病毒滴度的增加而增强,呈现剂量依赖性;而用最高滴度的PIXSN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48h后,在VSMC内未能检测到外源性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iNOS转基因细胞的培养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同时VSMC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iNOS基因可高效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并在细胞内表达活性的iNOS蛋白,而且产生大量的NO,明显抑制VSMC增殖。为iNOS转基因治疗血管移植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