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詹绍琛  吴进 《动物学杂志》1990,25(6):26-27,39
通过对国产的澳敌隆母液和母粉配制的毒饵进行现场灭效试验,结果表明适口性好,灭鼠率高(88.89—82.31%)。采用间隔式投饵法,证明是可行的。母液配制毒饵,配制方便,容易渗入饵内,鼠类喜食。毒饵摄食率,灭鼠率和捡到死鼠数都较高于同样浓度母粉配制的毒饵。是应该发展的一种剂型。  相似文献   
12.
对劳教所性紊乱女犯人检侧衣原休优体。用斑点法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5.70%,间接血凝法为4.88%。  相似文献   
13.
陈兆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3):152-156
1989年报道,TWAR菌是衣原体属中一个新的种,称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它可引起人类患急性呼吸道疾病。最初该菌命名是由两次分离的菌株代号合并而成。1965年在台湾研究沙眼疫苗时,第一次从儿童眼内分离出衣原体,菌号为TW-183;第二次是1983年在西雅图一名急性呼吸道病人咽部拭子分离的衣原体,编号为AR-39。TWAR  相似文献   
14.
实验比较了所获得的5株乙脑单克隆抗体(McAb)与经戊二醛和甲醛处理的羊血球的结合能力,证实5株中以I_4McAb(IgM亚类)较好。 以乙脑单克隆抗体羊血球结合物(简称McAb-血球)的被动凝集试验(RPHA),检测乙脑病毒的不同毒株及同类的其它病毒,结果McAb-血球能和A2、SA14、高顺生、P3和中山株发生良好的凝集反  相似文献   
15.
恙虫幼虫在水中的生活力及其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印度恙虫、德里恙虫和阿康恙虫(Euschongastia indica, Trombicua deliensisAcomatacarus sp.)在海水中很快死亡,一般只能生存1、2天。在井水和生理鹽水中的生存时间则较长,一般多在10天以上,并且在离水后还能继续爬行。 2.印度恙虫在水内仍能有规律性地从幼虫发育至稚虫。  相似文献   
16.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i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发现ⅵ抗原,这是首次报道。用ⅵ抗原的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与vw抗原和毒力因子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即仅毒力株有ⅵ抗原,无毒株则无。故可肯定ⅵ抗原是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一种毒力抗原。利用ⅵ抗血清测定菌株的毒力,是非常简便的。  相似文献   
17.
美洲大蠊聚集信息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是我国室内蜚蠊的优势种,分布广、密度高,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探索防制的新途径,我们对该虫的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0年7—9月份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产卵活动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内容与方法清晨5—6时捕光法采集人房按蚊,选择胃血处于Sella氏Ⅱ期的新吸血蚊单管饲养,每4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以卵定种后,统计产卵时间、产卵数以及完成一次生殖营养周期所需时间。定种后按蚊解剖卵巢,按卵巢表面微气管末端形状来判定产卵与否,并计算经产蚊比率。二、结果与讨论(一)产卵时间:观察20批,其中嗜人按蚊270只,中华按蚊193只。两种按蚊多在夜间产卵,而以在22~2时为多(表)。表20批按蚊产卵的时间蚊种观数察2产:0卵1~%6产:0卵1…  相似文献   
19.
黄胸鼠昼夜活动节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啮齿动物的昼夜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期和安静期相互交替着,这种日节律周期可分为旦出、夜出、晨昏和全昼夜活动类型。从活动高峰型又可分:单峰、双峰和多峰等类型。最近,曾缙祥等对小家鼠和褐家鼠昼夜活动作了研究。但对我国南方主要家鼠——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昼夜活动节律的专文报道至今还未见到。为此,我们于1982年2月15日至11月3日在福建省龙溪县团结公社卫生院对黄胸鼠昼夜活动作了初步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毛鼠的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在福建又称黄毛跳、刺毛黄、山鼠。是福建山区常见的一种野鼠。福建七个地区和福州、厦门两市郊区都有分布。针毛鼠危害水稻非常严重,多在水稻快要出穗季节(早稻5—6月,晚稻8—9月)危害。还窃食番薯、花生、香菰、板栗等经济作物。针毛鼠也是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我们把近年来所积累的有关针毛鼠的生物学资料整理如下,供防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