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哮喘+牛膝多糖组(ABPS组)。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0s)和分类计数;并测定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均高于对照组(P〈0.01),ABPS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1);②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哮喘组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ABPs组均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③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哮喘组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LD)均高于对照组,ABPS组则均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上皮细胞。结论:哮喘大鼠支气管STAT6及其mRNA较强表达,上皮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牛膝多糖有抑制哮喘气道EOS性炎症的作用.下调STAT6及其mRNA表达,使IL-4合成减少可能为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低O2高CO2 4周组(HH组),低O2高CO2 4周+姜黄素组(HC组),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压力、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HH组mPAP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mPAP明显低于HH组(P〈0.01),三组间mCAP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HH组较NC组明显增高(均P〈0.01),HC组WA/TA、SMC和PAMT较HH组明显降低(均P〈0.01);③电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面积增大,染色质增多,外膜胶原纤维密集,H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胶原少见,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较HH组明显为轻;④免疫组化法发现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值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明显低于HH组(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建及抑制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HO-1的诱导剂是否可对抗H2O2引起的血管低反应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胸主动脉环的收缩效应。结果:①SD大鼠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后,主动脉HO-1活性和血中CO含量增高;同时,H2O2引起的血管收缩功能下降的现象明显改善。②KATP通道阻断剂优降糖,而非GC抑制亚甲蓝,可取消高铁血红素的抗H2O2损伤的作用。③Hemin+H2O2组与单纯H2O2组的钙收缩曲线无明显差异。④无钙液中,高铁血红素可抑制H2O2引起的咖啡因和PE诱导的收缩幅度的下降。结论:诱导主动脉HO-1活性增加,可对抗氧化应激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的低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ATP通道,影响细胞内贮存钙的释放起作用。而与GC信号转导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94.
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败血症菌种分布特点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所有血培养阳性且经临床资料证实的18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结果 共获阳性血培养株26份.G^+菌4株;G^-菌17株,居前3位的是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5株,且全为院内感染.G^-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结论 G^-菌仍占主流,真菌败血症继续升高,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常规开展产酶菌检测,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延缓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95.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其次是亚胺培南(38.46%);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96.
ICU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129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152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5.92%,热带念珠菌占21.71%。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最常见,占50.6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9.61%。结论ICU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和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整合子在院内感染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分布及其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探讨Ⅰ类整合子在ESBLs基因水平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ESBLs基因型的关系。方法运用K-B法,纸片扩散法,PCR,接合传递试验、套式PCR、质粒谱分析及DNA测序研究携带耐药基因的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播散的关系。结果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中Ⅰ类整合酶扩增阳性例数分别是70例(占66.7%)和22例(占22.4%),2组整合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合子阳性组中ESBLs、多重耐药菌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产ESBLs菌株中blaSHV、blaCTX和blaTEM基因与整合子经质粒共同转移的频率分别是79.3%、58.5%和45.1%。结论整合子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分布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主要为Ⅰ类整合子,并参与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性的形成,其中blaSHV基因型与整合子经质粒共同转移的频率高于其他两类基因,提示SHV型酶在浙南地区具有更强的扩散优势。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b结构蛋白L1(HPV6b L1)基因佐剂增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多表位(Ct MOMP168)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可能性.构建pcDNA3.1(+)/HPV6b L1/Ct MOMP168融合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其表达.分别用pcDNA3.1(+)/HPV6b L1/Ct MOMP168、pcDNA3.1(+)/Ct MOMP168及pcDNA3.1(+)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外周血中IgG及阴道分泌物中sIgA.结果表明,pcDNA3.1(+)/HPV6b L1/CtMOMP168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Ct MOMP168组和HPV6b L1/Ct MOMP168组均可刺激小鼠产生抗Ct MOM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升高,且HPV6b L1/Ct MOMP168组小鼠产生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Ct MOMP168组(P0.05).结果提示,分子佐剂HPV6b L1与CtMOMP多表位基因融合能够显著增强Ct MOMP多表位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知母宁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小动脉Ⅰ、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周低O2高CO2组,4周低O2高CO2+知母宁组。采用图像分析、氯胺T法、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监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血CO浓度,血清及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小动脉Ⅰ、Ⅲ型胶原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低O2高CO2组mPAP升高,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小,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肺血管重建形成,肺匀浆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肺小动脉Ⅰ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增加;知母宁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P均0.01)。此外,低O2高CO2组全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升高,知母宁组上述指标较低O2高CO2组进一步升高(P均0.01)。三组间mCAP,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知母宁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减轻肺血管结构重建与其抑制肺动脉Ⅰ型胶原增殖有关,上调内源性CO/HO体系的表达为其可能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0.
阿斯匹林对大鼠在低O2高CO2下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ASA)对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低O2高CO2组,慢性低O2高CO2 阿斯匹林组。用光镜、放射免疫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血浆和肺匀浆TXB2及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低O2高CO2组mPAP比正常组显著增高,ASA组的mPAP比低O2高CO2组显著降低,3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光镜下低O2高CO2组与正常组相比,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均显著增高。ASA组WA/TA和PAMT显著降低。③低O2高CO2组血浆和肺匀浆TXB2、6-keto-PGF1α浓度以及TXB2/6-keto-PGF1α比正常组显著增高,而ASA组与低O2高CO2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ASA有抑制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