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According to plant investigation on Yuntai Mountain in Lianyungang of Jiangsu Province, two genera, nine species and four varieties belonging to nine families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in Jiangsu Province, viz. Pilea microphylla (L.) Lieb. (Urticaceae), Thalictrum squarrosum Steph. ex Willd. and T. aquilegifolium var. 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 (Ranunculaceae) , Phedimus kamtschaticus (Fisch.)'t Hart (Crassulaceae) , Sorbus alnifolia var. lobulata Rehd. and Malus manshurica (Maxim.) Kom. ex Juzep. (Rosaceae), Chaerophyllum L. and C. villosum DC. ( Apiaceae), Styrax japonica var. calycothrix Gilg and S. obassis Sieb. et Zucc. (Styracaceae), Paederia scandens var. tomentosa (B1.) Hand.-Mazz. (Rubiaceae), Borreria G. Mey. and B. shandongensis F. Z. Li et X. D. Chen (Rubiaceae), Dendranthema potentilloides ( Hand. -Mazz. ) Shih. ( Asteraceae), Allium taishanense J. M. Xu (Liliaceae). Some of them are simply analyzed on flora and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62.
南方高丛蓝浆果‘南月’实生后代果实特性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种子数、果色、口感以及蒂痕类型等果实特征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月’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为0.64~2.15g,果实横径为10.0~16.4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15.8%,其中有37%的单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0%以上;单果种子数为3~93粒,有18%的单株单果种子数小于25粒;果实颜色以蓝紫色和黑蓝紫色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2%;果实口感以中等和好2个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0%。在对果实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21个‘南月’实生后代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63.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实生苗带芽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香果树带芽茎段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含有1.0mg·L^-1~6-BA和0.01mg·L^-1 NAA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添加2.0mg·L^-1KT和0.01mg·L^-1 NAA的MS培养基;在含有1.0mg.L^-1~6-BA和0.1mg·L^-1 NAA的MS培养基上,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较好,诱导率可达80%;在含有2.0mg.L^-1 KT和0.1mg·L^-1 NAA的MS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可达3—4;以含有1.5mg·L^-1 IBA的1/2MS培养基为生根培养基,香果树试管苗生根率达72.73%。移栽至大田后,香果树试管苗的成活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64.
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高忠  刘启新 《广西植物》2008,28(5):576-579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东俄芹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根据果实外表面的纹饰类型、凸起程度和表面蜡质分泌物等特征,可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皱纹型;(2)皱纹-不规则疣状突起型;(3)皱纹-近圆形或多边形突起型。其微形态特征在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和属间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是主产于中国的世界著名的暖季型草坪草.全面系统地研究假俭草在遗传多样性和抗性生理等各方面的变异变化规律对于开发利用假俭草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述假俭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其遗传多样性(包括形态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抗性生理、育种进程和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6.
几种优良药用观赏地被植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几种优良药用观赏地被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药用价值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园林绿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在不同pH值土壤中铵硝比对南方高丛蓝浆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优选系A47的1年生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在pH 4.5和pH 6.0的土壤中按照摩尔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施用铵态氮与硝态氮,对扦插苗根、茎和叶干质量、茎基径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5的土壤中,5个施肥处理组幼苗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多数处理组间幼苗的茎基径和株高也无显著差异。在pH 6.0的土壤中,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幼苗的根、茎和叶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余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茎基径随铵态氮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其中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幼苗的茎基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多数处理组间幼苗的株高无显著差异。与pH 4.5的土壤相比,在pH 6.0的土壤中各施肥处理组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均显著降低;除铵硝摩尔比100∶0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茎基径均显著降低;除铵硝摩尔比50∶50和0∶100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株高显著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pH 4.5的土壤中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对优选系A47生长的影响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在pH 6.0的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较有利于植株生长;优选系A47适宜栽植于pH 4.5的酸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6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Apiaceae)芹亚科(Apioideae Drude)芫荽属(Coriandrum Linn.)种类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inn.)花后幼果发育阶段和果熟发育阶段的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芫荽果实的幼果和果熟发育阶段均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时期,不同时期果实横切面的形状和大小、果壁厚度和结构以及合生面、果棱、维管束、油管、胚乳和结晶等特征均有明显变化。在芫荽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横切面由近椭圆形逐渐变为近圆形,且分生果长度从1 630μm增加至3 290μm、宽度从860μm增加至1 580μm。合生面长度与分生果长度相等,但合生面逐渐分离,成熟的2个分生果仅由心皮柄维管束和合生面两端的外果壁及中果壁最外侧数层细胞相连,从外形看2个分生果不分离。果壁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明显分为4个层次;成熟果实的中果壁大部分由木化细胞构成。果棱可分为主棱和次棱2种,且均不发达;次棱呈角状突起、主棱呈波状弯曲,次棱较主棱明显。维管束包括果壁维管束、心皮柄维管束和种脊维管束3类,其中,果壁维管束不发达且散布于中果壁木化细胞层中。油管仅存在于合生面并被逐渐压扁,而果壁油管消失并转变成大空腔。胚乳逐渐膨大,其形状由元宝形逐渐转变为船形或肾形。此外,在幼果发育阶段,中果壁薄壁细胞、合生面和胚乳细胞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结晶,胚乳细胞中还含有大量糊粉粒结晶;但在果熟发育阶段结晶消失,仅胚乳细胞中存有糊粉粒结晶。分析结果显示:芫荽果实属隐性双悬果类型且果棱属微果棱型,其部分解剖结构与伞形科芹亚科多数种类的果实有差异。  相似文献   
69.
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隶属于伞形科(Apiaceae),全世界有5或6种,均为草本植物,其中部分种类可供食用。鸭儿芹(C. japonica Hassk.)自然分布于中国[1],别名三叶芹、鸭脚板、鸭掌菜或野芹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在中国广东(佛山)、湖南、湖北、贵州和江苏等地均有一定种植面积,也是日本设施农业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目前有关鸭儿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产量、栽培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70.
红凤菜〔Gynura bicolor(Willd.)DC.〕为菊科(Compositae)菊三七属(Gynura Cass.)植物,又名观音苋和补血菜等。红凤菜是传统山野菜,营养丰富,在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等供食用;而且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草药[1]。据记载[2],红凤菜全草可入药,味甘、辛,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内服治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