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戈宝红麻生长在我国罗布红麻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是罗布红麻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型,经初步分析发现,戈宝红麻叶制成的绿茶,其总黄酮含量在4.07%~4.86%之间,总氨基酸含量在13.51%~15.52%之间。因此,戈宝红麻茶是罗布红麻茶中最优秀的,在汤色和口感方面都是上乘的,长期饮用,可以得到营养和辅助疗效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红籽鸢尾(Iris foetidissima Linn.)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西欧和非洲北部。该种的叶鞘呈深绿色剑形,蒴果饱满且蒴果成熟开裂后露出红、橙黄和白等不同色泽的种子并一直垂挂到翌年春天,集观花、观叶和观果为一体,观赏价值较高。另外,该种还具有耐寒性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常绿、适应性强及耐粗放管理等优  相似文献   
103.
枇杷叶为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片,为常用中药材之一[1]。目前已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三萜酸类、黄酮类及多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2-3],其中,三萜酸类是枇杷叶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抗炎、降血糖和抗病毒等活性,主要包括齐墩果酸、熊果酸、蔷薇酸和科罗索酸等成分[4],目前已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作为枇杷叶质量检测标准[1]。大量的分析结果[5-8]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季节、落叶与生长叶和  相似文献   
104.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伞形科(Apiaceae)前胡族(Trib.Peucedaneae)种类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ae(H.Wolff)Su〕和华中前胡(P.medicum Dunn)以及美味芹族(Trib.Smyrnieae)种类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宝兴棱子芹(Pleurospermum davidii Franch.)、丽江棱子芹(P.foetens Franch.)和鸡冠棱子芹(P.cristatum de Boiss.)的叶绿体基因组psbA-trnH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KF557756—KF557762。结合引自GenBank的前胡族阿魏属(Ferula Linn.)1种、大瓣芹属(Semenovia Regel et Herder)1种、当归属(Angelica Linn.)2种和美味芹族的舟瓣芹属(Sinolimprichtia H.Wolff)1种、羌活属(Notopterygium de Boiss.)1种、瘤果芹属(Trachydium Lindl.)1种以及针果芹族(Trib.Scandicineae)刺果芹〔Turgenia latifolia(Linn.)Hoffm.〕的psbA-trnH片段序列,对各种类的psbA-trnH片段信息进行分析;并以刺果芹为外类群构建了MP、ML和BI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川明参和明党参的psbA-trnH片段长度均为258 bp、GC含量均为23%,而其他种类的psbA-trnH片段长度为228~405 bp、GC含量为26%~35%;排序后psbA-trnH序列总长度为553 bp(包括空位),其中变异位点237个、信息位点178个。川明参与明党参间的相对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02),而川明参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10~1.34,且总体上川明参与美味芹族种类的相对遗传距离较小,表明川明参与明党参及美味芹族种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在3类系统树上,川明参与明党参均聚在一起,并与美味芹族的属种聚为一大支,而远离由前胡族属种构成的另一大支。结合外部形态和果实解剖结构特征,建议将川明参属(Chuanminshen Sheh et Shan)从前胡族中分出并置于美味芹族中,与明党参属(Changium H.Wolff)为姐妹类群。  相似文献   
105.
以南烛(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组培苗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其不定芽再生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琼脂和蔗糖质量浓度、外植体类型、外植体接种方式和暗培养时间均对南烛离体叶片不定芽的出芽时间和再生率、外植体干枯率以及不定芽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影响。南烛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中脉横切2次的叶片为外植体,以近轴面面向培养基的方式接种;以1/2MS-1/2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7.5 g·L-1琼脂、25.0 g·L-1蔗糖、0.5 mg·L-1 TDZ、5.0 mg·L-12ip或4.0 mg·L-1 ZT,暗培养21 d后转至光照度2000 lx、光照时间16 h·d-1的条件下培养。  相似文献   
106.
采用HPLC-ELSD法建立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茅苍术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PLC-ELSD法获得的茅苍术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供试茅苍术水溶性成分的保留时间一般在65 min之内,共有16个典型的共有色谱峰;供试茅苍术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模式色谱图的相似度较高,说明该指纹图谱可作为茅苍术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特征指纹图谱.江苏产野生与栽培茅苍术水溶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以倍半萜苷类为主,主要成分均为苍术苷A;湖北产野生茅苍术水溶性成分的倍半萜苷类总含量较高,但主要成分不是苍术苷A.  相似文献   
107.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了繁缕[Stellaria media(L.)Villars]及其近缘种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 (L.)Moench]的ITS和trnL-F序列的碱基差异,并以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为外类群构建N-J系统树,分析了这些种类的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繁缕属(Stellaria L.)种类及鹅肠菜的ITS和trnL-F序列长度分别为521~784和788~951 bp,各有变异位点77和59个,其中信息位点分别为18和11个,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分别为6.5%和3.1%.ITS的碱基组成为A 22.1%、T20.9%、G 28.5%和C 28.5%,G+C含量57.0%;trnL-F的碱基组成为A 35.9%、T 33.7%、G 15.7%和C 14.8%,G+C含量30.5%.繁缕、雀舌草(S.alsine Grimm)和箐姑草(S.vestita Kurz)的ITS和trnL-F序列一致;鹅肠菜的ITS序列中有4个位点与前述种类不同,但trnL-F序列则相同;中国繁缕(S.chinensis Regel)的ITS和trnL-F序列与孩儿参较相似.在N-J系统树中,鹅肠菜与繁缕、雀舌草和箐姑草聚为一支,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支持将鹅肠菜重新归入繁缕属的分类处理.研究结果显示,ITS和trnL-F序列分析均可用于繁缕及其近缘种的鉴别,且ITS是更为适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8.
Pb胁迫对马蔺种子萌发和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 Koidz. ]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0~1 500 mg·L-1浓度范围内,随Pb浓度的提高,马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500、1 000和1 500 mg·L-1Pb胁迫处理后,种子发芽势分别仅为对照的52.8%、51.3%和47.2%,种子发芽率分别仅为对照的55.8%、54.3%和46.5%, 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5.1%、 56.7%和57.8%, 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5.4%、 72.0%和79.2%,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至对照的28.1%、21.9%和13.5%,且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对马蔺种子萌发及幼苗根尖有丝分裂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马蔺种子萌发和幼苗根尖有丝分裂对浓度高于500 mg·L-1的Pb胁迫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9.
黑莓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分析及适宜培养条件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黑莓(Rubus spp.)品种'Kiow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枝条暗处理时间、防褐化剂以及光照度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及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基本培养基(MS、1/2 MS、B5、1/2 B5、N6和1/2 N6)中,在MS培养基上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37.78%)、腋芽诱导率最高(67.89%)且生长状况良好;褐化程度与外植体的木质化程度及取材部位均有一定的关系,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褐化率最低(19.67%)、腋芽诱导率较高(91.89%)且生长状况良好;接种前进行一定时间的暗处理对外植体褐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枝条暗处理3 d,防褐化效果最佳;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防褐化剂对外植体褐化和腋芽诱导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添加3 000 mg·L-1活性炭或200 mg·L-1 VC的防褐化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度与外植体褐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1 500 lx光照度下外植体的褐化率较低(15.66%)且腋芽诱导率和生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防止黑莓外植体褐化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以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上部茎段为外植体,15 ℃暗处理3 d后,消毒并接种在添加了3 000 mg·L-1活性炭或200 mg·L-1 VC的MS培养基(含20 g·L-1蔗糖、5.6 g·L-1琼脂及0.2 mg·L-1 6-BA,pH 5.8)上,置于光照度1 500 lx的条件下培养.  相似文献   
110.
薄荷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的优化和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样品中的薄荷脑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油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进行研究,筛选出薄荷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样品中薄荷脑萃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样品中薄荷脑含量最高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30 L·h-1且萃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