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具有分泌营养物质和调节炎症反应的能力,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修复、重塑和免疫调节方面已得到临床运用,但MSCs趋化和归巢的机制仍不清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和其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介导MSCs的分化、迁移和归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能深入探讨、明确其在归巢中的作用,期望给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的应用开辟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瓦山锥植物富含植物多酚类成分且资源丰富,目前尚无该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为了明确瓦山锥的物质基础,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Toyopearl HW-40F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瓦山锥树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3-二酚(3)、绿原酸(4)、绿原酸甲酯(5)、kaempferol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kaempferol 3-O-{β-D-xyl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quercet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8)、quercetin 3-O-β-glucuronide-6″-methyl ester(9)、芦丁(10)、quercetin5-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瓦山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干燥方式对尾巨桉树皮提取物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和其杀螺作用机理,实验以尾巨桉树皮为研究对象,比较鼓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其树皮乙醇提取物总三萜含量及杀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鼓风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尾巨桉树皮乙醇提取物中总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10.81%和13.90%。两种干燥方式得到的尾巨桉树皮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均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在50mg/L的浓度下处理72h,福寿螺的死亡率分别到达93.1%和100.00%;同时尾巨桉树皮提取物还能显著抑制福寿螺离水上爬,抑制效果优于同浓度下的对照药剂茶皂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鼓风干燥的尾巨桉树皮提取物处理后,福寿螺头足和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P>0.05);经过冷冻干燥的尾巨桉树皮提取物处理后,福寿螺头足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鼓风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尾巨桉树皮提取物均可有效抑制福寿螺头足部中LDH、AKP和AST/GOT的活性(P<0.05)以及肝脏中ALT/GPT和AST/GOT的活性(P<0.05)。冷冻干燥的尾巨桉树皮提取物中三萜含量以及杀螺活性均高于鼓风干燥的树皮提取物。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8004,Xcc8004)分泌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以便更好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Xcc 8004的分泌蛋白质。我们就MME和XCM2两种培养基对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样品上样量等方面对2-DE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CM2培养基对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能力比MME强。用TCA/丙酮法沉淀蛋白质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分辨率高。分别采用400μg、300μg、250μg和150μg四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显示在上样量为250~300μg时(IPG p H 3-10,24 cm),电泳图谱分辨率最好。综上可知,XCM2培养基比较适合用于Xcc 8004分泌蛋白质的诱导,TCA/丙酮法提取分泌蛋白质为较优方法,250~300μg是较为合适的上样量。  相似文献   
45.
利用改良CTAB法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以微胚乳玉米幼叶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和传统CTAB法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并对所提取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所得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在1.8~1.9之间,电泳条带清晰,无蛋白质和RNA污染,DNA无明显降解,其浓度和纯度都适合基因工程实验操作的条件。改良CTAB法与传统CTAB法相比更简便快捷,可实现大批量的不同样本基因组D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和实用的微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方法,可满足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46.
为了了解广西桂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情况及探讨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的关系。将HBV感染者按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应答)和免疫不全(病毒残留)三种免疫状态分类,各选150例,共4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三种不同免疫状态者的HBV基因型。450例中B型为323例、C型为94例、B+C混合型为23例和非B非C型为10例;HBV感染三种免疫状态均B型占多数,分别为70.0%、78.0%和67.33%,不同免疫状态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B型HBV-DNA载量高于C型,各组中年龄≥30岁者C型显著多于3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占部分比例,少量B+C混合型,偶有未能分型;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应答)和免疫不全(病毒残留)三种免疫状态均B型占多数,慢性HBV感染免疫状态与HBV基因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7.
冯洁  林中  张剑波  潘存伟  郭芳  苏彦 《蛇志》2012,24(2):105-107,12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IF表达水平,分析MIF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点及血清CEA、CA199水平的关系。结果 MI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87.1%,高于癌旁组织的54.8%和正常胰腺组织的7.4%(P〈0.01);癌旁组织的MIF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MI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MIF表达阳性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高于MIF表达阴性患者,而血清CEA水平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MIF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促进正常腺体组织向胰腺癌发生和发展。MIF可作为胰腺癌的一种血清标志物,联合CA199的检测可更好的发现胰腺癌。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细胞形态及细胞在顶盖不同层次间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习性动物视觉结构之间的差异.用尼氏(Nissl)染色法进行顶盖组织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进行顶盖注射,测量和记录顶盖细胞的面积、形态及树突走向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动物顶盖层次间的投射方式及细胞在各层次的比较存在相似之处,而中国石龙子顶盖C层细胞面积显著大于蛤蚧,其S层细胞树突分枝比蛤蚧的要广泛,而且这两种动物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顶盖细胞所占比例在顶盖内部三层间也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的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9.
罗汉果皂甙类成分代谢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组织培养苗罗汉果皂甙类成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转化规律,为罗汉果甜甙代谢关键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微波炉水煮法提取不同生长期罗汉果总甙,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生长期罗汉果二糖甙(甙Ⅱ)、三糖甙(甙Ⅲ)和五糖甙(甙Ⅴ)的含量.结果:果龄10d的罗汉果中,能检测到甙Ⅱ(3 666.4/μg/100mg)及甙m(48.4ttg/100mg),甙Ⅴ检测不到;果龄50d时,能检测到甙Ⅴ(95.1μg/100mg)和高含量的甙Ⅲ(1213.8μg/100mg);随着果龄增长和果实逐渐成熟,低糖苦甙Ⅱ、甙Ⅲ含量逐渐减少,高糖甜甙Ⅴ含量逐渐升高.果龄70d时,苦甙Ⅱ、甙Ⅲ基本检测不到,而甜甙Ⅴ(1331.4μg/100mg)含量达到高水平.结论:罗汉果高糖甜甙可能是从低糖苦甙代谢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50.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101科273属514种,落叶栎林分布面积最广。随海拔升高,植被依次呈现出4个分布带:沟谷落叶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该区主要有4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其中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75.21%,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热带性质。其天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含暖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丛,2个植被亚型含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林,以及33个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