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肝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类型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包含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B组包含肝转移癌患者28例,C组包含肝血管瘤患者41例。采用CT全肝灌注扫描模式对三组患者占位病灶组织、病灶周围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占位病灶组织,B组患者肝动脉灌注量(HAP)最低,C组患者HAP最高;A组患者门静脉灌注量(PVP)最低,C组患者PVP最高,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总肝灌注量(TLP)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无明显差异(P0.05);B组病灶周围组织HAP及HPI明显高于A、C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PVP及TLP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正常肝脏组织CT灌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血管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皂甙类成分代谢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组织培养苗罗汉果皂甙类成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转化规律,为罗汉果甜甙代谢关键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微波炉水煮法提取不同生长期罗汉果总甙,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生长期罗汉果二糖甙(甙Ⅱ)、三糖甙(甙Ⅲ)和五糖甙(甙Ⅴ)的含量.结果:果龄10d的罗汉果中,能检测到甙Ⅱ(3 666.4/μg/100mg)及甙m(48.4ttg/100mg),甙Ⅴ检测不到;果龄50d时,能检测到甙Ⅴ(95.1μg/100mg)和高含量的甙Ⅲ(1213.8μg/100mg);随着果龄增长和果实逐渐成熟,低糖苦甙Ⅱ、甙Ⅲ含量逐渐减少,高糖甜甙Ⅴ含量逐渐升高.果龄70d时,苦甙Ⅱ、甙Ⅲ基本检测不到,而甜甙Ⅴ(1331.4μg/100mg)含量达到高水平.结论:罗汉果高糖甜甙可能是从低糖苦甙代谢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寻找与罗汉果发育、成熟及罗汉果甜甙生成密切相关基因,为罗汉果的开发和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30d和60d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应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蛋白质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有明显差别,与30d罗汉果蛋白组图谱比较,随果实发育、成熟,60d罗汉果有29个新的蛋白产生,30个蛋白消失,16个蛋白表达3倍升高和15个蛋白表达50%下调。结论:罗汉果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不同阶段受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4.
珙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从珙桐科植物中得到的数十种化合物的结构和波谱数据及药理活性,这些化合物大多结构新颖、具有较强生理活性,主要为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鞣花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它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大链壶菌细胞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江  苏晓庆 《菌物系统》1999,18(4):428-430
采用组织化学、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小培养跟踪观察的方法对大链力细胞核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该菌细胞核的形状,数目睡其在细胞内的位置,以及游动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运动情况,为了解该菌的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濒危植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生殖适合度、基因流、近交和远交衰退等遗传学问题在居群恢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濒危植物居群的回归重建,既面临遗传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近交衰退等遗传风险,还因回归引种地存在较多近缘种而带来远交衰退的风险,最终导致遗传适应性降低,生境适应性变窄,繁殖和竞争能力减弱。为提高濒危物种保护的质量和效率,在构建回归居群时,应分批次从同一来源居群的不同母株采集材料,确保种源的遗传纯正性和遗传组成的多样性,还应使回归居群尽可能远离近缘广布种。另外,还需要对回归种群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才能保证回归引种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法医学领域,现有的SNP检测主要依赖进口,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成本较高。微滴数字PCR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作为新一代的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低浓度样本DNA,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研究旨在国产ddPCR平台建立SNP分型检测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以探讨ddPCR技术在法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ddPCR平台建立高原适应性EPAS1单倍型(rs115321619、rs73926263、rs73926264、rs73926265和rs55981512)检测体系,测试各位点引物探针特异性,对体系的准确性、稳定性、灵敏度、检材适应性进行评估,并比较了ddPCR和SNaPshot微测序检测体系的抗抑制性,最后对样本地区来源进行测试。结果 ddPCR在2.5 h内即可快速获取检测结果,体系准确性和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为0.312 5 ng,且抗抑制性能力突出。70份测试样本检测结果与背景信息一致。结论 基于ddPCR的SNP检测体系具有准确可靠、简便快速、抗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在法医学快速检验领域有较强的应用潜力,适合法医现场检验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17个PH结构域中的框架结构。方法 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Clustalx 1.83对17个PH结构域的一级结构进行了序列比较,同时也对Loopl,Loop2,Looβ3以及β4-β5,β5-β6之间的序列进行比较。根据N-J方法对这17个PH结构域中p1、p2、p3和d螺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β1,β2,β3,β4,β5,β6,β7,α螺旋中存在框架结构,分别是K/R-GY/WL-K/RQ,WK/R-RW/YF-L-,L/L-Y/W Y/F,GVL/I,X--V/L/T,V/TF-XX,Y/F-F,EE--WI/L--X。结论 在这17个PH结构域中存在由保守氨基酸残基构成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建立CYP2C19*2、*3和*17基因多态性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筛选出4μL体系中各因素最佳水平。采用SNaPshot技术对CYP2C19基因3个SNP位点*2、*3和*17同时进行复合扩增检测,利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的3个因素(PCR Mix, Taq DNA聚合酶,循环次数)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结果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极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用3组已知样本对正交优化所得条件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CYP2C19*2、*3和*17基因PCR扩增体系的影响因素依次为:PCR Mix>循环数>Taq DNA聚合酶。最佳反应体系为PCR Mix 2.0μL、Taq DNA聚合酶0.2μL、循环次数32次。3组样本验证效果满意。优化的CYP2C19*2、*3和*17基因PCR反应体系稳定性高,重复性和经济性较好,为该基因多态性的大规模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