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BA、GA3和IAA对富士苹果果形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年生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富士苹果形成过程中BA、GA,和IAA对果形、品质、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期喷GA,对富士苹果的坐果率影响效果最好,分别比清水对照和无处理对照提高49%和79.45%。BA100mg·L^-1GA3300mg·L^-1+IAA20mg·L^-1对降低富士苹果偏斜率效果最好。在花期、花期+幼果期和幼果期分别喷BA和在花期喷GA3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花期喷IAA、BA、GA,和BA+GA,+IAA对内源激素IAA和GA3的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不同处理下IAA、GA3含量均高于清水对照且差异明显;花期喷BA、GA3和BA+GA3+IAA对内源激素ZT含量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果实幼果期和膨大期与清水对照相比效果明显;花期喷GA3和BA+GA3+IAA与清水对照相比内源激素ABA含量有明显降低,其中幼果期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62.
新疆喀什地区牧草盲蝽为害棉花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张仁福  刘海洋  张瑜  姚举 《昆虫知识》2016,(5):1146-1152
【目的】害虫防治指标是害虫管理系统中进行优化决策的主要依据。本文研究了新疆棉区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不同时期对棉花为害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关系,制定棉田防治指标,以期为新疆棉田牧草盲蝽防治提供理论和基础。【方法】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以蕾期、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种群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并结合棉花经济允许损失率,制定棉田蕾期、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结果】牧草盲蝽种群数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Y=12.906+5.273X1+4.780X2+2.365X3+4.588X12+3.331X22+2.910X32。蕾期牧草盲蝽成虫为害对棉花产量损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花期和铃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蕾期为12头/百株、花期为20头/百株、铃期为41头/百株。【结论】本研究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各个生育期牧草盲蝽防治指标,既简捷实用,又便于农民掌握,能更好的指导防治工作,同时可为新疆棉田牧草盲蝽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内生拮抗细菌在哈密瓜植株体内的传导定殖和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抗生素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内生拮抗细菌P38和B167菌株在哈密瓜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方法显著影响P38菌株在植株体内的定殖和传导,并以浸种处理最佳,蘸根和灌根处理次之,喷叶处理最差;浸种可使P38菌株在根、茎、叶中良好传导和稳定定殖,随着植株的生长,根内菌量呈下降趋势,而茎、叶内的含菌量先上升后下降;P38菌株还具有促进哈密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B167菌株只在根内定殖,在体内的扩展性较差,不能进入叶片;它对植株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2018年5月27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木吉河边湿地(38°56′33″N,74°34′22″E,海拔3421m)发现2只草鹭(Ardea purpurea),依据现场观测及拍摄到的照片分辨,该鸟为成鸟,额和头顶黑色,后颈有2枚延长的黑色饰羽。  相似文献   
65.
天山林区不同群落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对比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用三种常用模型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分析比较这/min之间,稳定min之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平均入渗率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林林缘灌木林窗草地草地人工林山前灌木;(2)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均具有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相同趋势;(3)Kostiakov模型对试验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正相关,且与初始入渗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的含水率、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入渗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观测与模拟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本文可为天山林区生态水文长期定位观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6.
识别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并在适宜生境之间构建生态廊道能够提高生境连通性, 有利于加强种群间基因交流并缓解生境破碎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Ovis polii)的核心生境斑块, 运用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识别最低成本廊道并确定其优先级。结果表明, 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 核心生境斑块少且破碎化明显, 夏冬两季核心生境斑块均为28个, 潜在生态廊道分别为45和47条。采用成本加权距离与欧几里得距离之比(CWD : EucD)以及成本加权距离与最低成本路径长度之比(CWD : LCP)两种度量方法评估了生态廊道的质量与重要性。以CWD : EucD来衡量, 夏季质量最高的4条廊道分别是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科克吐鲁克至帕日帕克, 以及哈尔努孜至同库; 冬季质量最高的3条廊道分别是其克尔克尔至亚希洛夫、萨提曼至依西代尔、其克尔克尔至科克吐鲁克。CWD : LCP分析表明, 夏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哈尔努孜至阔克加尔和阔克加尔至马尔洋; 冬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西南至依西代尔。利用流中心性评估各核心生境斑块和廊道的重要性表明, 帕日帕克、塔萨拉和马尔洋这三个斑块在促进马可波罗盘羊迁移扩散方面的贡献值最高。夏季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和马拉特至其克尔克尔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 冬季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至沙尔比列西南和铁尔布尔列至沙尔比列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 上述核心生境斑块和生态廊道在维持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种群迁徙扩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 赞坎、沙尔比列等斑块虽然面积小、贡献值低, 但起到了维持景观中重要斑块连通的踏脚石作用, 其重要性也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可为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有效保护、保护区功能区划优化以及当地基础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7.
罗达  吴正保  史彦江  宋锋惠 《生态学报》2022,42(5):1876-1888
研究盐胁迫下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离子代谢特征,以揭示盐胁迫响应与适应机制及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差异。以‘达维’、‘辽榛7号’、‘玉坠’2年生压条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经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0、100、200 mmol/L NaCl)盐胁迫处理,设对照为0,研究幼苗叶片显微解剖结构参数和Na~+、K~+、Cl~-、Ca2+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根、茎、叶中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特征。不同品种平欧杂种榛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各参数显著高于对照。中度盐胁迫显著提高了各品种叶片结构紧密度。盐胁迫导致平欧杂种榛根、茎、叶Na~+和C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盐胁迫下,Na~+和Cl~-在叶中的绝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和根,但二者的增幅以根中最大,叶中最小,表明平欧杂种榛根系首先会吸收并截留一定数量的Na~+和Cl~-,然后将其运输至茎和叶中。与对照相比,轻度和中度盐胁迫下根、茎对K~+和Ca2+的吸收保持稳定或减少,叶对K~+和Ca2+...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核磁共振(MR)动态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定量价值,以促进胶质瘤的有效早期诊断。方法:2017年4月到2021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颅内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联合MR动态扫描,记录ADC值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8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胶质瘤38例(胶质瘤组),非胶质瘤30例(非胶质瘤组)。胶质瘤组的CT出血、水肿、跨中线、界限不清等特征与非胶质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多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非胶质瘤组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的MR ADCmax、ADCmedian、ADCmin都低于非胶质瘤组(P<0.05)。胶质瘤中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为胶质瘤37例,非胶质瘤31例,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胶质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7.4 %(37/38)和100.0 %(30/30)。结论:CT联合MR动态扫描诊断胶质瘤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ADC值能有效反映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胶质瘤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9.
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林地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4种不同林龄(50、38、27和20年)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逐步增加;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真菌PLFAs量、放线菌PLFAs量以及丛枝菌根真菌PLFAs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林龄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第1主成分(PC1)和第2主成分(PC2)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总变异的66.8%.冗余分析(RDA)表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以及细根生物量.随着人工造林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稳定.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2015年10月-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记录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1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16.1 %,其中胆道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9例。112例患者术后7 d的血清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值低于术前,CD4+细胞比例高于术前(P<0.05),CD8+细胞比例在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术后感染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糖尿病、吸烟、术前IL-6值、术前CD4+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糖尿病、吸烟、术前IL-6值、术前CD4+细胞比例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伴随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糖尿病、吸烟、术前IL-6值、术前CD4+细胞比例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