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自从1977年德国学者Zur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并推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后,许多学者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目前,对于宫颈HPV感染检测有多种手段,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捕获杂交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广泛。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和细胞学,不仅可以提高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随诊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防止肌腱粘连及促进其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肌腱愈合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预防肌腱粘连以及促进其愈合的方法越来越多。通过改进缝合方法、修复腱鞘或采用替代品、置入药物或药物薄膜及早期康复等治疗来有效预防肌腱粘连;通过重建腱鞘、药物、生长因子、基因干预等促进肌腱愈合。本文就近年来防止肌腱粘连及促进其愈合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的知晓、需求状况及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1647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对基因检测知晓率为21.8%,需求率为12.7%,有需求意愿的占到61.9%。有无家庭成员患病(OR=1.619,95%CI=1.279-2.049)、对基因检测服务知晓情况(OR=2.368,95%CI=1.782-3.146)、有无家族遗传史(OR=2.784,95%CI=1.685-4.600)年龄(x2=27.210,P<0.001)、对婚前基因检测的认可度(x2=23.185,P<0.001)等五个因素对社区居民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社区居民对基因检测服务需求意愿较强,但是知晓率、需求率均偏低。有待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44.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MicroRNAs(miRNAs)是一组真核细胞内源性产生的单链小RNA分子,研究发现miRNAs的表达异常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miRNA与食管癌的相关研究也日渐报道,因此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内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24h后给予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A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早期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明显,可较早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越早运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制备类似人类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40只SD雄性大鼠分糖尿病组28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28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1,建模成功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各取糖尿病组7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摘取大鼠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Ang-1、VEGF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染色均为阴性,Ang-1在1、2、3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内核层及散在血管旁周细胞及Mǔller细胞中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阴性染色反应,Ang-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9.5%,2周阳性率约为59.7%,3周阳性率约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19.0%。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8.6%,2周阳性率约为54.3%,3周阳性率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42%。结论:Ang-1、VEGF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形成中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ω-3不饱和脂肪酸对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2只7日龄Wistar白鼠分为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与母鼠共同饲养,制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其中A组为ROP模型对照组,B、C、D组为ω-3PUFAs喂养组,分别按母鼠公斤体重给与ω-3PUFAs2.5mg/kg/d、7.5mg/kg/d及15mg/kg/d喂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小鼠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CD31的特异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标本中RGS5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观察视网膜CD31的特异性表达,A、B、C、D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7.25±1.04)个、(15.75±1.83)个、(9.75±1.49)个、(8.5±1.69)个;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视网膜RGS5结果:A组与C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1),其中A、B组相比较;C、D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摄入量后对于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将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人类疱疹病毒8型K1和K15是HHV-8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K1和K15基因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有关K1和K15基因致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将时K1和K15基因致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在高原环境下兔肝脏火器伤后全血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4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平原肝脏火器伤组(A组)、初入高原肝脏火器伤组(B组)、适应高原肝脏火器伤组(C组),各组又细分为伤后0.5、2、6、12、24、48、72h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在不同海拔环境下成功建立肝脏火器伤模型后,分别于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全血GSH含量、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①兔肝脏火器伤后与正常组比较,伤后GSH含量、SOD活力早期略有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到达低谷后逐渐恢复。而MDA在伤后持续升高,12h达峰值(P<0.01),继而进行性下降,72h仍高于正常。②初入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GSH含量、SOD活力早期升高及以后到达低谷和MDA到达峰值水平(P<0.01),初入高原组更显著。③适应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GSH含量、SOD活力降低幅度(P<0.05)和MDA升高程度,适应高原组更显著。结论:肝脏火器伤破坏了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尤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更为明显,提示氧自由基可能参与肝脏火器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