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谷氨酰胺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2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8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仅口服420 mg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天3次;观察组40例患者加用500 mg的复方谷氨酰胺,每天3次。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水平;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浆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并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IL-6、TNF-α、IL-8、hs-CRP水平、血浆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有2例嗜睡、头晕、乏力不适,发生率为5.00 %,对照组有2例头晕,1例头痛、口干,发生率为7.32 %,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其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炎症水平、血脂指标及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NB-UVB的全身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PAS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卒中风险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98.33%明显较对照组86.67%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PAS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12周时,两组的PASI评分降低明显,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两组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的卒中风险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独应用NB-UVB相比,雷公藤多苷片联合NB-UVB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血脂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33.
脑梗死是危及生命的一种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和凋亡在脑梗死的二次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人类对脑梗死的二次损伤引起的损害有了更多的认识。褪黑素主要是由是大脑松果体腺合成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减轻钙离子超载和抗凋亡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褪黑素可以提高脑梗死后预后,其对脑梗死后的保护作用日益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就褪黑素的生理功能和其对脑梗死后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早产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肠道菌群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产科分娩的174例早产儿(胎龄≤34周)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40周时行颅脑MRI和早产儿肠道菌群检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无脑损伤组(136例)和脑损伤组(38例)。分析无脑损伤早产儿和脑损伤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菌群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及菌群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性法分析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结果 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脑组织TMS评分(13.42分±1.03分)低于无脑损伤组(17.91分±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4,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双歧杆菌属丰度比(23.63%±1.24%)、乳杆菌属丰度比(16.58%±0.94%)、乳球菌属丰度比(15.73%±0.89%)和拟杆菌属丰度比(8.78%±0.64%)均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28.43%±1.34%,22.43%±1.27%,17.81%±1.10%,9.81%±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63、16.871、20.764、26.917,均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链球菌属丰度比(13.92%±0.84%)、沙门菌属丰度比(5.74%±0.51%)、瓦氏菌属丰度比(4.86%±0.29%)、梭菌属丰度比(6.74%±0.54%)和葡萄球菌属丰度比(8.52%±0.60%)均高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5.81%±0.37%,4.28%±0.32%,3.94%±0.22%,2.18%±0.19%,1.9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61、22.914、19.084、24.807、27.043,均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Chao1指数(281.55±17.71)和Shannon指数(2.74±0.32)均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397.43±21.58,3.98±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12、17.949,均P<0.000 1)。脑组织TMS评分与双歧杆菌属丰度比(r=-0.843)、乳杆菌属丰度比(r=-0.782)、乳球菌属丰度比(r=-0.815)、拟杆菌属丰度比(r=-0.708)、肠道菌群Chao1指数(r=-0.742)和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r=-0.743)呈负相关,与链球菌属丰度比(r=0.871)、沙门菌属丰度比(r=0.903)、瓦氏菌属丰度比(r=0.791)、梭菌属丰度比(r=0.782)和葡萄球菌属丰度比(r=0.793)呈正相关。结论 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与早产儿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菌群物种丰富度和菌群群落多样性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6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8,采用TLIF术式治疗)和B组(n=4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高度、滑脱程度、隐神经、腓肠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滑脱程度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隐神经S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TLIF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腰背功能,明显改善双下肢神经功能,提高筋膜代偿能力,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路组(n=5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前路组(n=50,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升高,且后路组高于前路组(P<0.05),Cobb''s角降低,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均升高,但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组(P<0.05)。结论: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不同时机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效果,并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aSAH患者171例,将其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持续腰大池引流时机不同分为A组(<24 h)50例、B组(24~72h)84例以及C组(>72 h)37例。观察三组头痛持续时间,双侧大脑中动脉(MAC)血流流速以及SDHC发生率,对aSAH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组头痛持续时间长于A组和B组,MAC血流流速快于A组和B组,SDHC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组和B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但是A组SDHC发生率更低。经单因素分析可得: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和年龄、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及Hunt-Hess评分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60岁、病变部位后循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评分Ⅲ~Ⅳ级及持续腰大池引流≥24 h均是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以aSAH后<24 h为时机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效果较佳,SDHC发生率更低,其中年龄、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评分、持续腰大池引流时机与aSAH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并发SDHC的风险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以期达到降低SDHC发生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IL-10、TLR4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SPF级BALB/c小鼠60只,按照区间分组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各12只。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粪便做大便隐血实验检测、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判断疾病活动指数;于建模成功7 d后采集各组眼眶静脉血、断头法处死后获取结肠组织,检测IL-10、TLR4,进行UC组织病理学评分,并取小鼠粪便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第3、7、21 d 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DAI评分均低于UC组,且UDCA联合组DAI评分低于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第21 d 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体质量均高于UC组,且UDCA联合组体质量高于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P0.05)。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均低于UC组,UDCA联合组低于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P0.05)。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条带数较对照组减少,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条带数较UC组增多,UDCA联合组条带数多于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P0.05)。UC组、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均较对照组少;而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UDCA联合组较UC组多,且UDCA联合组较UDCA组、双歧三联活菌组多(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UC小鼠,可明显降低IL-10、TLR4水平,增加肠道菌群数量,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醛固酮(AL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与研究组[13.3%(4/3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呋塞米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324-5p、miR-605-3p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术中部分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324-5p、miR-605-3p表达。根据脑胶质瘤组织中miR-324-5p、miR-605-3p表达的平均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miR-324-5p、miR-605-3p表达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miR-324-5p、miR-605-3p表达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脑胶质瘤患者miR-324-5p、miR-605-3p表达比较有差异(P<0.05)。90例脑胶质瘤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36.67%(33/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324-5p高表达组、miR-605-3p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miR-324-5p低表达组、miR-605-3p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Ⅲ~Ⅳ级为脑胶质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324-5p和miR-605-3p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miR-324-5p、miR-605-3p呈低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有关,miR-324-5p、miR-605-3p低表达还可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