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草药肾叶橐吾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以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肾叶橐吾中的Zn、Fe、Cu、Sr、Ni、Mn、Cr、Mo、Se、Cd、Co、Pb、Ba、B、P等含量,同时比较了野生品与园栽品中的含量,为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地区产18种根类药材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8种药材水提物对小鼠SGPT和SGOT的影响。方法 在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血清中检测SGTP和SGOT值。结果 东当归、党参、莪术、北龙胆、茜草、黄芪、川芎和北柴胡水提物显著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SGTP和SGOT值升高。结论 东当归等8药材水提取对四氯化碳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芝麻素散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芝麻素散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在给大鼠喂以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芝麻素散剂14天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芝麻素散剂明显抑制TC、LDL-C的升高。结论:芝麻素散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Sirtuin 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烟酰胺(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能通过对多种非组蛋白及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基因表达。近来的研究发现,SIRT1不仅能使肿瘤抑制因子去乙酰化,促进肿瘤发生,还能使肿瘤促进因子去乙酰化,抑制肿瘤发生。SIRT1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影响肿瘤分期及患者预后。在消化系统肿瘤中,SIRT1具有双面性,既可作为抑癌因子,也可发挥癌因子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对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做了深入研究,关于SIRT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新研究不断出现。SIRT1已成为人们攻克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SIRT1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不同作用靶点和参与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病原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病原生物学专业在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前的生物安全教育、实验进程中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之外的管理体系建设3个方面全程监管实验室生物安全, 以保障本科生参加科研实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在横断颈髓的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大鼠的视上核(SON)区、室旁核(PVN)区内分别微量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和它的配药液后,观察对蓝斑核(LC)刺激效应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LC时,两组均出现缓慢的升压反应,大约持续3—4min。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升压值各为17.56±1.95mmHg和12.13±1.09mmHg,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2)在刺激LC后3—4min内,对照组尿量平均减少3.64±1.45μl/min,比刺激前明显减少(P<0.05),但实验组仅减少0.30±0.19μl/min,与刺激前相比无明显差(P>0.50)。两组平均尿量减少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用6-OHDA损毁SON区和PVN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后,LC刺激效应明显减弱,这提示刺激LC可能通过它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蓝斑核对迷走-迷走抑胃反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抑制胃电和胃运动,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60.9%和45.7%,与对照值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的同时,以弱刺激刺激蓝斑核时,胃电慢渡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42.1%和34.1%,与单独刺激迷走神经的效果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本文结果提示:蓝斑核的兴奋加强迷走-迷走抑胃反射。  相似文献   
18.
19.
微丝在低渗牵张诱导毒蕈碱电流增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Y  Yu YC  Cui YF  Li L  Guo HS  Li ZL  Xu WX 《生理学报》2003,55(2):177-182
在急性分离的豚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 ,利用膜片钳技术的传统全细胞模式记录离子电流的方法 ,探讨微丝在低渗牵张诱导毒蕈碱电流增加中的作用。当豚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膜电位钳制在 - 2 0mV时 ,灌流液中 5 0μmol/L 卡巴胆碱 (carbachol,CCh)或电极内液中 0 5mmol/LGTPγS均可引导毒蕈碱电流 (muscariniccurrentICCh) ,低渗牵张 ( 2 0 2mOsmol/L)分别使其增加 145± 2 7%和 183± 3 0 % ;当电极内液中加入 2 0 μmol/L的细胞松弛B (一种微丝骨架的解聚剂 )时 ,低渗牵张使ICCh只增加 70± 6% ;而电极内液中加入 2 0 μmol/L的鬼笔环肽 (一种微丝骨架的稳定剂 )则使ICCh增加了 5 45± 81%。结果表明 ,低渗牵张可增加由卡巴胆碱或GTPγS诱导的毒蕈碱电流 ,微丝参与调节低渗牵张诱导豚鼠胃窦平滑肌细胞ICCh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糖耐量为指标,观察了消炎痛抗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伤作用。皮下注射四氧嘧啶(150mg/kg)的大鼠控口灌注葡萄糖(5g/kg以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并在灌胃后180min仍继续升高。在葡萄糖刺激后血清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升高,未出现正常的分泌高峰。在注射四氧嘧啶前12h预先皮下注射消炎痛的大鼠则口服葡萄糖后的第60min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葡萄糖刺激后血清胰岛素浓度出现明显高峰,并具有类似正常的分泌高峰。基础血糖浓度和在口服葡萄糖后30,60,120,180min血糖浓度及相应时相的胰岛素浓度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消炎痛对正常大鼠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没有明显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消炎痛预处理可能对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B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