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中表达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毒力蛋白感染细胞多肽34.5(ICP34.5),并检测其对Vero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HSV-2的ICP34.5基因,连接至pEGFP-C2载体,并对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34.5进行双酶切测序验证;将重组子瞬时转染Vero细胞,RT-PCR检测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表明pEGFP-ICP34.5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经RT-PCR验证有目的基因的转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蛋白在转染的Vero细胞中表达,MTT法检测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可以抵消空质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构建了pEGFP-ICP34.5真核表达载体,其能在Vero细胞中高效表达,并能抵消空质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表达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1~2013-07住院患者75例,包括脓毒血症患者47例,其中重度感染患者25例设为观察1组、中度感染患者22例设为观察2组;非感染炎症患者10例,设为观察3组;其他疾病患者18例,设为观察4组;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21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同步定量检测各组的PCT、CRP、WBC指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1、2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2组间除WBC外其他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4组与1、2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观察1、2组内HLA-DR/CD14与PCT、CRP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WBC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HLA-DR/CD1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HLA-DR/CD14和PCT、CRP、WBC,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临床微生物指南中的常规方法对医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医院近3年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65株阴沟肠杆菌,菌株的主要来源为痰液、尿液和其他分泌物,分别占50.3%、32.7%和27%;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比较敏感,而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对阴沟肠杆菌无效。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导致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是一种对多种抗菌素耐药的高耐药性细菌,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54.
外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40~100 nm的由磷脂双层膜包裹的微囊体,其组成主要包括脂质体、蛋白质、DNA及mi RNA等。研究表明外泌体通过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了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尤其是在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方面。外泌体主要通过诱导肿瘤转移的启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及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等途径,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李斯特菌病(LD)病例,分析其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我国1964年至2013年来报道李斯特菌病的文献资料,统计各李斯特菌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LD相关文献121篇,LD病例256例,其中非围生期病例122例,新生儿86例,围生期孕妇48例;局灶感染39例,血液系统感染10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3例,11例未提供感染部位信息。多为散发(252例),仅1起爆发引起4例患者感染。青霉素耐药率18.9%,总体死亡率30.8%,新生儿组死亡率52.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死亡率39.1%。结论李斯特菌病特别是新生儿感染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西地兰0.2 mg,n=17)和对照组(生理盐水20 m L,n=15)。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进行5分钟HRV分析。结果:1洋地黄组的心率在用药6小时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洋地黄组SDNN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S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洋地黄组LFnorm在用药后3小时-6小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3小时后,洋地黄组HFnor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相似文献   
57.
彭松峰  蒋琳兰 《蛇志》1990,2(4):31-33
眼镜蛇毒注射液用于治疗风湿痛、慢性头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已二十余年副作用少。但眼镜蛇毒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神经毒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一直未解决,原来用Foiin法以控制蛋白质的量作为本品的有效含量。蛇类毒素近几年来用于治疗其它疾病逐渐  相似文献   
58.
旨在探究骨唾液酸蛋白(BSP)是否通过整合素αvβ3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信号通路进行调控。BSP基因沉默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流式细胞仪在细胞水平检测BSP不同水平的细胞株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ILK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BSP基因沉默组231BO-BSP27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61.32±1.94)%(P<0.01)。整合素αvβ3鼠抗单克隆抗体(LM609)处理前的BSP基因沉默组231BO-BSP27细胞与21BO-Scrambled细胞相比,ILK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39.38±1.38)%(P<0.01);LM609处理后的231BO-BSP27细胞与21BO-Scrambled细胞相比,ILK磷酸化水平下调明显(33.78±1.51)%(P<0.01)。向乳腺癌细胞231BO-scrambled和231BO-BSP27中添加LM609,MTT试验结果显示两株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有降低(P<0.05)。BSP通过整合素αvβ3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ILK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并影响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9.
临床支原体感染易发生误诊,不但加重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延误患者病情,甚至留下后遗症。为此,我们综述了常见支原体感染误诊的特点和原因,深挖其中思维和思想根源,探讨减少或避免该类误诊现象的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 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的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 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