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压力室、电导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综合分析测定了连翘[Forsythiasuspensa (Thunb.) Vahl]和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在不同程度脱水胁迫时细胞外部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脱水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随着脱水胁迫强度的加大,细胞内离子外渗的累计量不断加大,但细胞内离子外渗的速度在不同的区间内并无明显的改变,即细胞膜的透性在所测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2)脱水胁迫同时造成了叶片质外体和共质体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的增加,但质外体比共质体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的增加幅度更高,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的改变和离子平衡膜电位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引起细胞的次生生理变化,并有可能与植物的伤害反应和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2.
中国蓼属萹蓄组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蓼属萹蓄组15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萹蓄组15种植物气孔器类型为不等型,气孔长宽比为1.19~1.72,气孔密度为122.07~376.38个/mm2,气孔指数为17.22%~25.17%,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支持将萹蓄组section Avicularia升为萹蓄属Polygonums. str.的观点。但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变异较大,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A.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B.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纹状。基于叶下表皮微形态并结合植物外部形态特征,将直立萹蓄P.aviculareL.f.erectum Y.M.Zhang et J.X.Li合并到展枝蓼P.patulum Bieb.,作为其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63.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萹蓄属(Polygonum) 13种、1变种、1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中国萹蓄属植物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1)花粉粒表面具细网状纹饰;(2)花粉粒表面具颗粒纹饰;(3)花粉粒表面仅两端具颗粒纹饰,其余部分光滑;(4)花粉粒表面仅沟间区两端肩部光滑,其余部分具颗粒纹饰.根据花粉形态类型,结合该属植物的习性、叶柄基部及花柄上关节的有无、花柱和柱头的数目以及瘦果形态等特征,参照前人的研究处理意见,将中国萹蓄属植物划分为4个组,即小灌木组section Fruticulosae (Boiss.) F.Z.Li et Y.T.Hou,stat.& comb.nov.、萹蓄组section Polygonum、丝茎萹蓄组section Pseudomollia Boiss.和铁马鞭组section Plebeia Tzvel..  相似文献   
64.
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头状蓼组17种7变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分为4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2)非典型不等型,偶有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弓形、波状或深波状;(3)平列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4)平列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根据其叶片下表皮气孔器类型,结合该组植物形态、习性等特征,将中国蓼属头状蓼组植物划分为4个系,即掌裂叶系、多年生系、蓼子草系以及一年生直立系。  相似文献   
65.
在线生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化学分析或化学传感器相比,在线生物监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能够综合反映水质变化等优点。对目前国际上几种在线生物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列举了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明该技术对重大水质污染事件等的早期预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也可作为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生物毒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6.
微生物降解联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苯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目前研究的降解方法中,微生物降解最有潜力。微生物法处理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且操作简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循环。该文对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降解联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联苯降解的菌群、代谢途径及其关键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微生物降解联苯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修复效率低,高效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多种修复技术的结合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7.
马尾松花粉多糖中单糖组分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马尾松花粉中分离得到40%、60%、80%浓度乙醇沉淀的三种多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多糖经H2SO4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KH2PO4(pH5.6)-乙腈梯度洗脱,高效液相250nm紫外检测,其中单糖的色谱峰分离清晰,达到基线分离。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松花粉多糖中单糖系以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为主的杂多糖。并通过峰面积计算得到各单糖含量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68.
孙稚颖  李法曾 《广西植物》2008,28(4):431-436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族部分广布属及相关属植物进行了叶表皮微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中国独行菜族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具有多样性,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叶上下表皮同形或近同形,叶表面被单毛或光滑无毛,包括独行菜属、群心菜属、菘蓝属和菥蓂属;第二类,叶上下表皮不同形,叶表面被分支毛和单毛,包括荠属和亚麻荠属;叶表皮微形态结果支持荠属应从独行菜族中移出,独行菜族是一多系类群,同时认为荠属与亚麻荠属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9.
以淡竹为外类群,用PAUP4.0b10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对蔺草及其近缘植物的叶绿体trnL-F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蔺草和看麦娘聚成一小支,自展支持率为91%,说明两者之间亲缘关系较近。(2)蔺草、看麦娘以及梯牧草与早熟禾族的早熟禾属、碱茅、硬草等聚合为一分支,得到了较高的支持率,而燕麦族的剪股颖属、拂子茅属、野青茅和棒头草组成另一分支,自展支持率为99%,分子证据支持蔺草、看麦娘、梯牧草并入早熟禾族。因此,早熟禾族和燕麦族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70.
利用种皮微形态观察与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测定分析相结合,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及其相关属种的系统学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原属独行菜族的菘蓝属植物,其种皮特征与原属鸟头荠族的舟果荠属植物相似,同属一类型.而与独行菜族的模式属独行菜属植物、大蒜芥族的模式属大蒜芥属植物以及鸟头荠族的模式属鸟头荠属植物种皮微形态差异显著;在基于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菘蓝属植物与舟果荠属植物距离最近,而与独行菜属、大蒜芥属、鸟头荠属植物具有一定的间隔,结合形态特征,本研究认为,菘蓝属与舟果荠属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不是同族的独行菜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