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覆盖栽培年限(0、3、6、9和12年)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雷竹林退化过程中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竹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在覆盖3年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14.6%和146.6%,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含量受覆盖年限和土层深度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性,并逐渐表现出上层富集的现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覆盖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全磷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表层(0~2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中覆盖6年时达到最低,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覆盖3年时达到最低,全钾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持续增大,在亚表层和底层土壤中则表现为在覆盖0~3年下降、3~12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试验雷竹林间差异显著.覆盖9年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总体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亚表层土壤肥力优于表层和底层土,但不同覆盖年限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雷竹各器官生物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亚表层中,土壤氮含量与竹叶生物量,以及钾含量与竹叶和鞭根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长期覆盖及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养分过量积累已经对雷竹林的扩繁和生物量积累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加剧了竹林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受体激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中BL受体激酶基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毛竹基因组中共获得8条BL受体激酶基因同源序列(PeBRLs),分别属于4个亚家族。8个PeBRLs编码858~1 224氨基酸,分子量为92~130 kDa。PeBRLs结构相对保守,激酶区均具有BL受体激酶特有的3个保守结构域;除PeBRL1-1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外,其余PeBRLs只有1个跨膜结构域。8个PeBRLs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属于典型的膜嵌合蛋白。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每个亚家族成员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不同亚家族之间差异明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竹笋中,PeBRLs的表达呈现为4种变化趋势。因此,8个PeBRLs在毛竹不同组织和笋的不同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观察了宜兴苦竹(Pleioblastus yixingensis)开花习性,描述了其花序的形态结构。野外调查观察到宜兴苦竹雄蕊个数3、4、5、6均有,以3为主,补充丰富了苦竹属雄蕊3的数据。硼不是花粉萌发的必需元素。花粉浅染型败育,萌发率仅有5.11%,是宜兴苦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宜兴苦竹2017年同步开花,结实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04.
平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衰退现状,促进其更新复壮及可持续发展,对四合木老龄化植株进行了0 cm、5 cm、10 cm、15 cm(文中定义为A、B、C、D)四种平茬高度处理,以未平茬老龄植株为对照(CK),跟踪测定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平茬能够促进四合木老龄化植株更新复壮,平茬后第一生长季各处理组株高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处理B、C、D冠幅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CK(p<0.01),各处理组新生萌条数量大于CK、萌条基径和萌条枝长极显著大于CK(p<0.01),其中处理B株高和冠幅生长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41.43 %和417.21 %,平均萌条数量为324枝分别大于处理A、C、D和CK的293枝、229枝、221枝159枝;(2)对照植株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四种平茬处理植株平茬后第一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为单峰曲线,而平茬后第二个生长季7月份变为双峰曲线;(3)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7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排序均为:处理B>D>C>A>CK,其中,处理B日均值分别为CK的2.07倍和1.94倍;(4)平茬处理改善了四合木植株水分状况,提高了四合木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处理组蒸腾速率和水势均高于对照组;(5)平茬处理提高了四合木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处理B提高程度最为明显,前两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CK的1.38倍和1.42倍;(6)在平茬后前两个生长季内,5 cm平茬较其他高度平茬在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明显优势,但随平茬年限的增加其状况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韦维  卢立华  李华  农友  何日明  陈海  黄彪 《生态学报》2021,41(11):4521-4530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4种林分密度(A:650株/hm2;B:1100株/hm2;C:1250株/hm2;CK:1650株/hm2)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及草本层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趋势,在密度A和C处均出现峰值;灌木层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林分密度升高而降低,且灌、草层4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值均出现在密度CK处。(2)草本层生物量比灌木层高。草本层总生物量(地上+地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凋落物的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土壤养分含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有机质含量在密度A取得最大值。(4)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5)各指数与灌木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综上所述,密度A (650株/hm2)能够促进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有机质,可提升维持地力的能力,有利于杉木林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6.
以安徽太平竹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毛竹及其变种(花毛竹、黄槽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毛竹及其变种3个年龄阶段(1、3、5年生)细根化学计量特征,探究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养分策略。结果表明:1)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竹种的影响,年龄对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2)毛竹及其变种细根的养分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性,生长季花毛竹细根的全C、全N、全P含量较高,其他竹种则相对较低;毛竹细根C∶N、C∶P最高,毛竹及其变种细根N∶P差异性不显著;3)花毛竹、金丝毛竹细根的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毛竹及其变种的细根普遍受P元素的限制;其他竹种细根C、N、P养分元素之间异速生长关系不显著,说明其养分分配具有相似性;4)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细根C∶P主要受土壤有机质与全P的制约。因此,与土壤环境因素相比,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受竹种遗传特性的限制作用更大;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受其所处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同竹种的养分元素利用策略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引自埃塞俄比亚的锐药竹(Oxytenanthera abyssinica)幼苗的生长情况,对2年生竹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药竹的Chl a/b接近2.3∶1,Chl b含量偏高,说明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当光照强度为800~1600μmol m~(-2)s~(-1)时,未出现光抑制现象,表明其对光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锐药竹的表型性状与生理生态性状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根据主成分分析,确认Chl b、ФPSⅡ、Chl a、Fo为其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89%。根据种质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类型。因此,锐药竹实生苗单株在表型、生理生态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遗传保育的形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毛竹细根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细根的分布规律,对不同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0~1 mm和1~2 mm细根的生物量、比根长、组织密度和根长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毛竹年龄的增加,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先上升后降低,根组织密度先降低后升高,比根长呈降低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以距竹秆60 cm处最大,根组织密度以20 cm处最大,比根长在40 cm处最大,但他们在距竹秆不同距离间的差异不显著。细根生物量以10~20 cm土层最大,根组织密度以20~30 cm土层最大,细根生物量、比根长、组织密度和根长密度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不显著。与1~2 mm细根相比,0~1 mm细根生物量和根组织密度更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更大。因此,毛竹年龄对细根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1年生毛竹有最大的比根长和较大的根组织密度,具有更强的资源利用率。毛竹细根在一定的土层范围内呈均匀分布状态,可更有效地利用特定区域的水肥资源。  相似文献   
109.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形成的主要场所,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组成特征可以衡量土壤肥力状况。为了探明经营强度(施肥、垦复频次)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照,以中强度(每4年施肥、垦复一次)和高强度(每2年施肥、垦复一次)集约经营毛竹林为对象,利用干筛和湿筛结合的方法分离毛竹林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不同土层中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中、高强度集约经营降低了0~1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20~3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减少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微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说明中、高强度经营不利于0~1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大团聚体对碳的固存,减少人为干扰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积累以及微团聚体对氮、磷的积累。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解释最强,因此,大团聚体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亦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核心区。科学评估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实施成效及生态环境恢复效率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为例,采用InVEST模型评价工程对安塞县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洪水调节、碳储量、产水量)的影响,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模拟不同工程实施情景下安塞县的生态系统服务。2000—2015年,工程改变了安塞县的土地覆盖类型,与退耕还林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耕地转为林地、灌木、草地等)面积为464.93 km2(占研究区面积15.8%),其中退耕还草所占比例最高(71.8%)。工程实施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都有所变化,其中洪水调节功能提高了33.4%,碳储量提高了39.6%,土壤保持提高了5.3%,产水量减少了22.4%。退耕情景分析表明(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与比例不变):在陡坡和河岸农田优先退耕还林(草)将显著提高土壤保持功能,且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在距离河岸带约100 m以及陡坡耕地优先实施工程会减弱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