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ASAI或Ⅱ级,拟择期行开胸手术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组(RFB),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RB),术毕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并比较术后4、8、12、24、和48h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次数及有效次数,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PCE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镇痛和镇静目的,在术后4h、24h和48h,RFB组的VAs值均明显低于RF组(P〈0.05),24h(P〈0.01);术后8hVAS值明显小于RB组(P〈0.01)。术后RFB4hRamsay嗜睡少于RB组(P〈0.05),其它时间段评分优于其他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不良反应比较:恶心呕吐RFB低于RF(P〈0.05);头痛头晕RFB组低于RB(P〈0.05);嗜睡RFB组明显少于RB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配伍布托啡诺及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82.
目的:分离提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筛选能够发酵提高穿山龙药材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功能菌种.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将内生真菌与灭菌后穿山龙药材提取物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120 r/min,28℃培养7天.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发酵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并与原药材提取物、灭菌药材提取物以及未灭菌药材提取物的发酵物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提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102种,其中C39菌能够稳定提高灭菌后穿山龙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提高幅度达原药材提取物的20%-30%.结论:经液体发酵,穿龙薯蓣内生真菌C39能够稳定提高穿山龙药材提取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483.
枫叶秋海棠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枫叶秋海棠(Begonia heracleifolia Cham.et Schlechtend.)。2材料类别叶片。3培养条件(1)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6-BA 0.2 mg·L~(-1)(单位下同) IAA 0.5;(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 6-BA 0.5 IAA 0.2;(3)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2~0.4。以上培养基均加入6.  相似文献   
484.
贺兰山马鹿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便中捡拾粪粒,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灰榆(27.37%)、山杨(11.75%)、蒙古扁桃(9.83%)、金露梅(8.12%)、锦鸡儿(6.52%)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7.51%)是马鹿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他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马鹿对灰榆、山杨、蒙占扁桃、金露梅、锦鸡儿和杜松有正选择性;而对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和青海云杉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山杨>杜松>锦鸡儿>蒙古扁桃>金露梅>灰榆>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青海云杉.马鹿取食乔木36.8%、灌木44.7%、禾本科草本植物8.0%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0.5%,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低于可利用性,说明马鹿的食物以木本植物镲为主,草本植物为辅.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马鹿的限制因子,而能量可能是影响冬季马鹿采食较为关键的因子.马鹿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485.
外生菌根在林木共生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提高宿主植物抗逆性的作用。在菌根学领域中,外生菌根与非生物胁迫互作的研究要远少于其他类型的菌根,尤其是缺乏综合、全面的总结性评述。文中总结了近5年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非生物胁迫(干旱、寒冷、高温、盐碱、重金属和有毒物质)下菌根共生体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其他因子与外生菌根协同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以及外生菌根缓解非生物胁迫的生理机制和基因调节机制。本文结合了污染土壤修复、功能蛋白表达及微生物生态系统3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林木生态恢复和菌根学研究的扩充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6.
目的:DPC4/Smad4基因RNA干扰靶点的设计和RNA干扰靶点慢病毒载体制备。方法:针对DPC4/Smad4基因序列,并利用网站设计程序,依据RNA干扰序列设计的原则,设计多个RNA干扰靶点序列。根据设计经验和设计软件将其进行评估测定,选择最佳动力学参数靶点进入其后续的实验流程;生工生物合成含干扰序列的DNAoligo,具有严格的检测体系(PAGE纯化体系),其两端含酶切位点粘端,直接连入酶切后的RNA干扰载体上。将连接好的产物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并且对长出的克隆进行酶切鉴定。然后挑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进行测序比对后,鉴定阳性的克隆即为构建成功的目的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以及辅助包装载体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收获含有病毒的细胞培养上清,浓缩后进行滴度测定,并检测其感染性。另外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在感染的293T细胞中敲减效果。结果:成功构建DPC4/Smad4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shSmad4,并成功制备DPC4/Smad4shRNA慢病毒,三株病毒感染细胞后均具有有效的敲减效应,其中SHl最为显著。结论:DPC4/Smad4基因RNA干扰靶点的成功设计和RNA干扰靶点慢病毒制备,为以后探讨DPC4/Smad4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7.
运用非线性联立方程组建模理论建立红松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然后利用模型计算出人工红松各个样地林木各器官和样地总生物量。以林分年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密度等因素为制约条件,讨论分析林分生物量在林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并且探究林分年龄、林木大小和林分密度的变化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与平均胸径成正相关关系;林分密度对林分生物量影响较大,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最适合的林分密度范围是1 000~1 400株·ha-1;红松人工幼、中龄林林分生物量各器官分配规律相同,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地上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79%左右;林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大概呈3.8∶1的比例。  相似文献   
488.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皮型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皮型红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主要影响因子及这种响应关系是否长期稳定.结果表明: 细皮红松更适合做树木年轮气候学分析.两种皮型红松的径向生长对环境变化都比较敏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无显著差异.1902—2009年生长季,尤其当年6月的气候因子是影响研究区两种皮型红松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降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不同时间段内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随着1970年后气温的快速升高及干旱的加剧,两种皮型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敏感,尤其表现为对生长季温度和更多季节水热复合因子变化(帕尔默干旱指数)的响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489.
采用石蜡切片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三江平原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毛苔草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对硅质层厚度、导管直径和鞘细胞厚度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毛苔草叶片具有相同的解剖结构,均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三部分构成。不同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毛苔草,环境积水程度会对叶片解剖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其中硅质层厚度、鞘细胞厚度与地表积水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导管直径与地表积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0.
水分条件对白桦天然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变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选择生长于不同水分条件(湿生立地和中生立地)的中龄天然白桦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状况并分析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对白桦天然林的密度和平均胸径具有显著影响(p=0.043 3和0.007 9),中生立地条件下白桦天然林的密度低于湿生立地(降低46.8%),而平均胸径则前者高于后者(增加52.4%)。中生立地白桦天然林的胸径分布为正态分布(p=0.823 9),而湿生立地白桦胸径分布呈明显的左偏(p=0.000 8)。水分条件能影响实生天然白桦胸径、树高生长过程,而对材积生长过程影响不大。湿生立地白桦的胸径速生期持续时间长于中生立地,前者速生期在6~15 a,后者在9~12 a,中生立地白桦胸径的数量成熟龄晚于湿生立地1~2 a;湿生和中生立地白桦高生长的速生期均在6 a,中生立地白桦树高的数量成熟龄晚于湿生立地3~6 a;湿生和中生立地白桦材积的速生期均在24 a以后,湿生和中生立地白桦材积的数量成熟龄均为24 a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