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41.
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对木材的分解及其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以及各类群在木材生物分解过程中的演替规律 ,并解释了活立木心材能够发生腐朽的原因。结果表明 :能够生长在木材上的微生物类群有木材腐朽菌、木材软腐菌、木材变色菌、污染性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这些微生物类群共同合作完成对复杂的木质有机物质的生物分解。它们按一定次序进行作用 ,在木材生物分解的不同时期显示出明显的菌种协调与演替规律。一般情况是细菌、一些半知菌、接合菌和子囊菌等先驱微生物首先侵入 ,然后草本对策的木材腐朽菌开始出现 ,最后由竞争对策或忍耐对策的木腐菌取代草本对策的木腐菌 ,这时木材的分解过程就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 ,最后使木材分解或腐朽。木材腐朽最终是腐殖化阶段 ,这时微生物群落被土壤习居菌如毛霉、青霉、木霉、镰刀菌及细菌与放线菌等所取代。  相似文献   
442.
樟子松突变丛生枝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樟子松突变丛生枝的发生机理。方法:对其正常枝和突变丛生枝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通过ImageMaster2-DE计算机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有59个蛋白点在表达的质和量上有变化,其中35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2-DE图谱中表达量均高于正常枝的蛋白点,20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2-DE图谱中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枝的蛋白点,4个蛋白点在突变丛生枝图谱上发生缺失。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可能与突变丛生枝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43.
生物有机肥料对人参重茬栽培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人参重茬栽培地施用人参重茬剂和生物有机肥料,以改善其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人参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人参重茬剂可以抑制人参锈斑和腐烂现象,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改善人参重茬栽培地的微生物数量、pH值、有机质及速效N、P、K等微生态指标,使人参的产量提高10—30%,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44.
以幼苗期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为实验材料, 研究经长蠕孢属真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侵染后毛脉酸模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幼苗期毛脉酸模中的白藜芦醇在受到外界真菌诱导时对真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同一真菌的不同菌株诱导强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起效时间上。但白藜芦醇苷含量受外界真菌诱导的专属性不强,且影响强度与诱导浓度有关。对幼苗期毛脉酸模各种诱导处理都没有使其生物量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试验筛选出大斑病长蠕孢001使幼苗期毛脉酸模中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产量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分别使其提高1.54倍和3.99倍。  相似文献   
445.
通过以不同用量(种子干重的2%,4%,6%和8%)的黄芪种衣剂包衣种子为处理组,以ND牌种衣剂(种子干重的8%)包衣和空白种子为双对照组,比较研究在不同种子处理条件下,膜荚黄芪植物中黄芪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及农药残留量发生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种衣剂包衣处理后,明显增加了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总黄酮的含量,且包衣所产生的农药残留可随植物生长完全降解掉,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种衣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中药材黄芪的品质。  相似文献   
446.
447.
贺兰山区马鹿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2003年11—12月,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2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87个利用样方以及50个任意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度、海拔高度、雪深、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结果表明,马鹿对4种生态因子有选择性:①植被类型:偏好利用山地草原带和山地针叶林带,避免选择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②优势乔木:偏好利用混合型的生境,避免选择杜松、油松和无树的生境;③坡向:偏好位于阳坡的生境,避免利用阴坡;④坡位:偏好位于下坡位的生境,避免选择上坡位和中坡位。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发现马鹿的利用样方以灌木密度高、食物丰富、坡度小、接近水源、雪覆盖浅、远离裸岩和人为干扰为主要特征。对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4.89%,可以较好地反映马鹿的生境特征。第1主成分反映出马鹿在选择生态因子方面与植被类型、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雪深、海拔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8.
张可兴  李廷利 《昆虫学报》2012,55(4):371-375
【目的】果蝇的睡眠活动具有生物节律性, 可受到基因的调控。为了寻找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 本研究对与果蝇睡眠时间相关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方法】选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基因缺失系5601, 8904, 7061, 7146, 27327, 669, 8103, 691, 9697, 24416, 26525, 5411, 3096, 5877和7682的7日龄成虫和野生CS品系7日龄成虫为研究对象, 利用果蝇活动监测器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 DAMS), 记录果蝇的睡眠时间, 累计计算24 h内果蝇睡眠时间, 将测得的各品系果蝇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野生型CS品系7日龄成虫相比, 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的 5601品系7日龄成虫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缺失Df(3R)Espl3/TM6C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影响果蝇睡眠时间的基因提供数据支持, 进而为研究人类睡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49.
摘要 目的:观察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口服枸橼酸氯米芬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28 d为一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BMI(体质量指数)、月经情况、排卵情况、妊娠情况、血清性激素指标[T(睾酮)、LH(促黄体生成激素)、FSH(促卵泡生成激素)]、B超测定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子宫内膜厚度、PI(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与RI(阻力指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4/60),高于对照组的83%(50/60)(P<0.05)。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PCOS不孕症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改善,月经情况改善,两组排卵率、妊娠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BMI、RI、PI、LH、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FSH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滋肾汤联合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通过中药滋补脾肾、针灸治疗后,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得到调节、体重减轻,提高调经促排卵助孕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50.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测森林郁闭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遥感数据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用Bootstrap方法筛选最优郁闭度估测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估测森林郁闭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所有变量构造的模型还是用所选最优变量构造的模型,郁闭度估测的相对偏差在5%左右.筛选出的最优变量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论差异很大,说明除了筛选方法,地带性植被和地形地貌的不同也会造成估测郁闭度最优变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