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0 KDa的糖基化磷蛋白,广泛分布于骨、脑、肾、肺以及肝等多种重要的脏器组织中.该蛋白通过与整合素、CD44V等受体结合,参与应激反应,癌症,骨重建,炎性反应以及感染等多种生理病理性进展.由于早期分泌OPN能够诱发细胞的激活,故OPN也被称为ETA-1(早期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1).目前发现,OPN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泌型骨桥蛋白(sOPN),另一种是胞内型骨桥蛋白(iOPN).在体内,二者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参与免疫调节过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以及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OP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似乎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能够激发神经毒性和神经元的死亡;而在其他情况下,它起到的是神经保护性作用.本文就OPN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32.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促进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为促进红细胞增殖,应用于临床各种贫血治疗。随着研究进展,学者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一种多功能营养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脑缺血性卒中实验研究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本文主要概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所经由的分子机制。相信随着实验研究进展,其在脑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方面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3.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一种衍生物,与EPO一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是没有其造血功能。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了C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有最新研究阐述了EPO和CEPO具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本文主要介绍了CEPO的减轻神经细胞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分化、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等神经保护作用及CEPO可能通过激活CEPO受体、CD131、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张大明  李春梅  王凤军  侯晓华  韩占强 《生物磁学》2011,(18):3555-3557,3585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巩凤超  钟华  毕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85-6187,6150
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级联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脑缺血再灌注后,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在再灌注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TNF-α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强诱导剂,抑制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表达可显著减低再灌注时白细胞粘附活化,减少损伤脑面积起保护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通过STAT途径减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释放,引起人们对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6.
1969年,在研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遗传代谢疾病的儿童血管生理时,首次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事实上,自从1969年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后,许多回顾与展望人类的观察性研究已经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微生物,脂蛋白和脆性斑块的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38.
S100B蛋白是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在生理浓度下,S100B蛋白具有旁分泌或自分泌神经营养作用,高浓度时则具有神经毒害作用。脑脊液、血液、尿液、唾液、羊水等体液中S100B蛋白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指标,如急性脑损伤、围产期脑损伤、脑肿瘤、神经系统炎症性或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S100B蛋白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靶向目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S100B蛋白主要由受损细胞渗漏,还是病理生理条件下分泌的S100B蛋白造成了细胞损伤。本文就S100B蛋白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帕金森病患者及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由于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调节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毒性的功能,能同时针对几种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因素发挥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纠正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阻止神经元的损失和PD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因此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治疗PD的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相关性。该文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帕金森病中可能发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神经纤维脱髓鞘,严重病例可继发轴索损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后,机体针对病原菌抗原成分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与人体神经节苷脂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同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影响神经传导功能,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严重者可导致轴索变性。空肠弯曲菌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本文就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