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促进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为促进红细胞增殖,应用于临床各种贫血治疗。随着研究进展,学者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一种多功能营养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脑缺血性卒中实验研究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本文主要概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所经由的分子机制。相信随着实验研究进展,其在脑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方面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1NG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阴性或弱阳性;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阳性;在64例1NG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1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27kip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p27kip1蛋白在星形细胞瘤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p27kip1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结臬: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p27kip1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而PCNA则相反,两者的表达成显著负相关。结论:p27kip1表达的缺失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CNA能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丽红  齐蕾  单丽辉  柴翠翠  韩伟  王立峰 《生物磁学》2011,(18):3501-3503,353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与p53、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FasL)的关系。方法:对43例星形细胞瘤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TUNEL及免疫组化分别标记p53,Fas和FasL。结果:高级别肿瘤和低级别肿瘤间的凋亡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p53,Fas和FasL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P均〈0.05)。结论:突变型p53可作为评价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高级别肿瘤中的细胞凋亡受到了抑制,且Fas与FasL的过表达对细胞凋亡可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hags,TAM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TAMs(抗CD68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检测90例胃癌中(包括18例贲门癌与72例非贲门癌)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AMs与胃癌的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MVD与胃癌的部位和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AM可以促进胃癌的发展,这可能与TAM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AM的表达可能是影响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的表达。结果:①Tenascin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中癌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显著(P〈0.05);②β-catenin在胃癌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显著(P〈0.05);③TGF—β1在胃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其表达强度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Tenascin与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β—catenin、TGF—β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β-catenin对间质中Tenascin的聚集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中Tenascin、MVD、Ki-67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蛋白、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CD34和Ki-67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胃黏膜上皮Tenascin阴性,胃癌中的Tenascin主要表达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中,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②胃癌中MVD和Ki-67-L(I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可抑制胃癌的演进,MVD及Ki-67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胃癌组织Tenascin、MVD、Ki-67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 the human mutS homolog 2(hMSH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salivary glan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重点研究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与目标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方法筛选共计47例典型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37例SMEC、10例正常组织涎腺中hMSH2、hMLH1的表达水平,结合计算机辅助高清晰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做出综合评价。结果:hMLH1的表达与SMEC分化呈负相关(P0.05);hMLH1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低分化的SMEC中较普遍,在中分化和高分化中表达逐步增强;hMSH2的表达与SMEC分化不相关(P0.05)。结论:hMSH2、hMLH1异常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的发生、演进存在相关性,以hMLH1、hMSH2为切入点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APK1、hTERT在93例OSCC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在OSCC浸润前沿中的作用。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高于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DAPK1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低于非前沿部分(P0.05),而DAPK1的表达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显著低于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P0.05),且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OSCC浸润前沿组织中hTERT的表达高于非前沿部分(P0.05),且与OSCC浸润前沿的IFG总分有关(P0.05)。DAPK1、hTERT的表达均与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特别是其前沿组织中DAPK1的表达显著下调和hTERT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阻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分化和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