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制造黏液是一种维持肺部健康的主要防御机制,然而黏液中主要糖蛋白成份即黏蛋白的过量产生却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囊性纤维化(CF)及肺癌的共同疾病特征.目前,以黏蛋白的过量表达与分泌作为靶标的治疗手段的研究刚刚起步.该文将讨论肺部黏蛋白基因表达及其表达产物释放到气道中的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有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2.
昆虫体内细菌的多样性对昆虫的消化、营养的吸收、生长发育繁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内生菌16S rRNA克隆文库,探明红火蚁3龄幼虫和4龄幼虫种群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加以对比,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揭示红火蚁3龄幼虫与4龄幼虫肠道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红火蚁高龄幼虫的两个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菌群的结构及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龄幼虫肠道菌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低于4龄幼虫.红火蚁3龄、4龄幼虫体内共有183个OTU,归属于15个门、24个纲、56个目、101个科、151个属,其中3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OTU数目有51个,其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比例达到95.11%;4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OTU数目有170个,其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的7个属,比例达到93.78%,其中优势菌属为肠杆菌属,比例达到37.10%.本研究分析了红火蚁高龄幼虫肠道菌的细菌多样性及3龄幼虫与4龄幼虫两个阶段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组成差异,为进一步明确红火蚁高龄幼虫肠道菌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蟾蜍红细胞融合条件的正交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聚乙二醇法探讨蟾蜍红细胞融合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法,以蟾蜍红细胞为材料,从聚乙二醇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方面计算细胞融合率,探讨和比较蟾蜍红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蟾蜍红细胞融合的最佳条件是:选用50%的聚乙二醇,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54.
黄红慧  李景照 《广西植物》2018,38(2):210-219
该研究对地质时期樟科植物花化石的主要类群,即Androglandula、Lauranthus、Mauldinia、Neusenia、Perseanthus和Potomacanthus属分别从属和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地层以及系统意义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现代樟科植物从地层和分布、花序类型、花部形态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樟科植物在中晚白垩纪期,已经起源于劳亚古陆的中纬度区域。(2)樟科植物的花序类型为Mauldinia属的侧生花序类型和假伞形花序类型。(3)花为3基数的两性花,花被片6枚排列为2轮,雄蕊12或6,排列为4、3或2轮,最内轮雄蕊不育,第三轮雄蕊基部常见一对附属腺体,雄蕊药室瓣裂,4或2药室,雌蕊为单心皮。(4)花被片上常有大量的油细胞、并列型气孔器和单细胞毛。该研究结果中樟科花化石的发现,为樟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了古生物学的证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55.
蠼螋肠道中碱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蠼螋肠道细菌菌株Q5中获得一个新型耐碱纤维素酶基因,通过异源表达、酶学性质及功能分析,旨在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温碱性纤维素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法,从河南南阳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堆下的昆虫蠼螋肠道中,获得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基于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及16S rRNA序列特征等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活性菌株中克隆出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结果】获得1株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Q5,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进一步从Q5菌株中成功克隆出该菌株的一个全长1500 bp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 KR067575),在NCBI比对后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芽孢杆菌菌株LM 4-2的耐碱性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AKE23721.1)有98%的同源性。重组菌经优化培养,细胞破碎后上清液中的酶活力可达3.46 U/mL,是出发菌株Q5(2.05 U/mL)的1.69倍。经正交实验优化后的酶活力为4.99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pH值分别为50°C与pH 8.5,在pH 8.0和9.0保温48 h,其酶活力仍然维持到最高酶活的82%和81%;该酶在50°C以下较稳定,60°C以上酶活迅速降低。10 mmol/L的Ca~(2+)和Mg~(2+)对酶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重组酶Ega5的K_m和V_(max)分别是2.217 mol/mL和9.606μmol/(min·L)。该重组酶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本文首次从蠼螋肠道中筛选到了一株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并从中克隆出了一个碱性纤维素酶基因,为该酶在碱性条件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报道了河南省五加科(Araliaceae)1个分布新记录属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梁王茶属(Metapanax J. Wen & Frodin),异叶梁王茶[Metapanax davidii (Franchet) J. Wen & Frodin]。该种为常绿灌木,叶为单叶或掌状分裂,花聚生为伞形花序,再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苞片早落,花梗具关节,子房2室,核果,扁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1月。讨论了该种叶、花、果的形态学变异特征和其区系地理学意义。该新记录的发现对梁王茶属的系统分类、迁移演化以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构建家蚕Bombyx mori肌动蛋白(BmA3)启动子驱动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基因(ph)和OpNPV极早期启动子(IE1)驱动的zeocin抗性筛选基因转座供体载体,与鳞翅目辅助转座质粒pie2piggyBac共转染家蚕卵巢细胞BmN,经200μg/ml zeocin抗生素筛选一个月,成功获得持续表达BmNPV多角体蛋白的稳定细胞系BmN-A3ph。多角体缺陷型重组病毒BmBac-GF P感染拯救细胞系BmN- A3ph, 细胞成功装配出病毒包涵体颗粒,其包装效率约为野生型病毒感染正常BmN细胞的8%。用拯救型包涵体病毒颗粒喂食家蚕幼虫进行复感染,结果表明稳定细胞系所包装的包涵体病毒与野生型病毒一样能够通过口服途径感染宿主,却并不在宿主体内形成包涵体,从而保证外源基因高效表达。拯救型包涵体病毒可望解决传统注射感染效率较低问题,通过喂食感染可促进杆状病毒介导的家蚕生物反应器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8.
旨在获得具有氯化功能的过水解酶,拓展过水解酶资源,为其工业应用奠定基础。以唐河某造纸厂污泥为材料构建宏基因组文库,通过活性筛选获得一个细菌过水解酶Per822。使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Per822,研究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酶学性质并检测了生成过乙酸的能力。测序结果显示per822编码一个含273个氨基酸的蛋白。Per822是典型的多功能酶代表,分别具有过氧化物酶、卤代酶和酯酶的活性。Per822过水解氯化单氯二甲酮的最适反应pH为4.5,在pH3.5–8.0范围内酶活性稳定。最适反应温度是55℃,在70℃以下酶活性稳定且氯化活性能够被Fe2+激活。以乙酸乙酯为共底物Per822显示出较强的产过乙酸能力。重组Per822的高可溶性表达、催化多功能性、较强的产过乙酸能力使得Per822在有机合成、废水处理、杀菌、生物质预处理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响应面法优化蝙蝠蛾拟青霉发酵培养基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虫草无性型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菌丝体中的腺苷含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蝙蝠蛾拟青霉腺苷收率的8个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从中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为马铃薯和蚕蛹粉。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上述2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8.25%,蔗糖1%,玉米粉1%,蛋白胨0.5%,蚕蛹粉0.81%,KH2PO40.1%,MgSO4.7H2O 0.1%,(NH4)2 SO40.1%。该配方所产生的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腺苷含量由优化前的2.15 mg/g(干重)提高到3.44 mg/g(干重)。  相似文献   
60.
桐柏野大豆种子粗蛋白质测定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大豆因其高蛋白、低油脂含量等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快速精确测定野大豆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法和消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桐柏的8个野大豆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分析比较两种测定方法。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经典的半微量凯氏法测定结果一致。半微量凯氏法适用范围广,测定结果精确,而消化—分光光度法相对于半微量凯氏法简化了试验操作,缩短了分析时间,又没有特殊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要求,更便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