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21.
三倍体‘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杨树品种‘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 Yinzhong)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条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通过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进行品种改良探索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浓度、渗透压、酶解时间对‘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分离条件为CPW+3% Cellulase RS+0.5% Macerozyme R-10+0.3% Pectinse Y-23+0.6 mol/L甘露醇+0.6 g/L MES+1 g/L BAS,酶解时间为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2.13×107个/g和80.18%;‘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纯化最佳方法为上浮法蔗糖等密度离心,且蔗糖浓度为40%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1.06×107个/g),可满足进一步的原生质体培养等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2.
雄全异株植物白牛槭功能性状与碳素含量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全异株植物白牛槭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的花果发育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将雄全异株繁育系统和植物功能性状相结合,从功能性状与碳元素关联性角度研究植物繁殖和营养生长过程,探讨白牛槭适应环境的策略以及其两性植株在营养与繁殖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显示:(1)白牛槭枝叶功能性状在同一花果发育期内,除果实膨大期两性植株与雄株的叶干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外,其他2个花果发育期两性植株与雄株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枝干物质含量(BDMC)均无显著差异。不同花果发育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之间枝叶功能性状差异极显著,两性植株盛花期与果实膨大期的LDMC差异显著,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SLA差异显著,而雄株并不存在这样的差异。(2)两性植株LDMC与BDM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雄株LDMC与BDMC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较两性植株弱。(3)同一花果发育期内,两性植株与雄株的叶碳含量、枝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枝碳含量在不同花果发育期间差异极显著,大小顺序为:盛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4)两性植株的枝叶碳含量与枝叶干物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雄树仅叶碳含量与枝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白牛槭两性植株与雄株的繁殖和营养生长活动具有明显阶段性,两性植株在资源获取及养分保持能力方面显著大于雄株;在叶片与枝条之间联系紧密程度方面亦是如此,说明两性植株的养分制造及传输系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是两性植株面临着繁殖压力而做出的适应环境的策略之一,并且两性植株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其营养生长,这可能与两性植株自身存在制造养分的补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和对比白茶、绿茶和红茶粗制多糖(crude tea polysaccharides,CTPs)的降血糖效果及机理。方法: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制备粗多糖。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粗制茶多糖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葡萄糖耐量和胰腺组织病变情况的影响,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TPs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红茶多糖的空腹血糖下降率分别为47.0%、47.8%、36.7%;CTPs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下调Foxo1、G6Pc、PEPCK和TXNIP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本实验剂量条件下,研究所选粗制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多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白杨年龄效应导致的扦插繁殖苗退化问题,该试验以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2号’的不同年龄苗木硬枝插穗为材料,就扦插苗生长形态、光合生理、根发育特征、插穗皮部解剖结构以及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可溶性总糖(TSS)、可溶性总蛋白(TSP)、叶绿素(Chl)、脯氨酸(Pro)、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及IAA/ABA比值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再生苗苗高、地径、叶柄长度、节间宽、叶面积、主根数、主根长、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及净光合速率(P_n)等指标均随插穗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侧根数、侧根长、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等指标与插穗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插穗茎皮部解剖结构显示,周皮和木质部厚度都随插穗年龄增大而增厚,韧皮部厚度则无明显变化。(3)再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总蛋白、叶绿素、IAA、GA含量以及IAA/ABA比值等指标均随插穗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脯氨酸和ABA含量则随插穗年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白杨扦插苗随插穗年龄的增加累积成熟效应,使新生苗表现出整体性衰老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25.
最近,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引起结构生物学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导致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本文将综述冷冻电镜的发展历程,导致结构生物学革命的冷冻电镜关键技术,包括电镜、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处理算法方面的突破,以及中国科学家应用冷冻电镜取得的重要科学成就,涵盖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降解、膜蛋白、免疫、病毒等相关蛋白复合体。最后,对冷冻电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6.
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气相色谱(GC)法检测结果为 ‘宁杞1号’果实含8种糖,‘宁夏黄果’含7种糖,‘黑果’仅检测到4种糖;且成熟期枸杞果实均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2)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材料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各材料蔗糖和赤藓糖含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材料间差异各异。(3)不同果色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材料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材料间差异较大;从枸杞果实发育色变期到成熟期,供试材料AI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中性转化酶(NI)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黑果’保持着较低果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4)3种果色枸杞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红色与黑色枸杞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NI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果色枸杞果实中的糖种类与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AI活性升高有利于枸杞果糖的积累,转化酶在枸杞果实己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基于植被生理生态过程的模型包含较多参数,合理的参数取值能够极大地提高模型的模拟能力.参数敏感性分析可以全面分析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在筛选模型敏感参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模拟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长白落叶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为例,分析了BIOME-BGC模型的参数敏感性.首先利用样地实测NPP数据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模型对长白落叶松林NPP的模拟能力;然后利用Morris法和EFAST法筛选出BIOME-BGC模型中对长白落叶松林NPP影响较大的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FAST法对所有筛选出的参数进行定量的敏感性分析,计算了敏感参数的全局敏感性指数、一阶敏感性指数和二阶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 BIOME-BG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内长白落叶松林NPP的变化趋势;Morris法可以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对BIOME-BGC模型敏感参数的筛选,而EFAST法可以定量分析BIOME-BGC模型中单个参数以及不同参数之间交互作用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BIOME-BGC模型中对长白落叶松林NPP影响较大的敏感参数为新生茎与叶片的碳分配比和叶片碳氮比,且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大于其他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8.
海蝇子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蝇子草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在MS + 6-BA 0.5 mg/L + NAA 0.1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在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在1/2 MS + NAA0.5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后移栽到泥炭土+少许珍珠岩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分离鉴定对戊基苯酚免疫毒性具有保护作用的核桃酚类化合物成分。方法: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分析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核桃多酚对戊基苯酚免疫毒性的保护作用;用硅胶层析技术分离核桃多酚;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鉴定核桃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核桃多酚显著抑制戊基苯酚对脾淋巴细胞所致免疫毒性,其中用甲醇和氯仿比例为2∶1的溶液在硅胶层析柱上洗脱的F4组分的免疫保护作用较强,该组分包含67%鞣花单宁和33%黄酮类化合物。结论:保护戊基苯酚免疫毒性的核桃多酚活性成分由5%鞣花酸己糖苷异构体、39%鞣花酸、23%鞣花酸戊糖异构体和 32%槲皮素戊糖苷同分异构体组成。  相似文献   
13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钙和乳制品摄入对预防肾结石形成及复发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健康人还是结石患者,通过乳制品维持正常或较高的钙摄入水平有助于降低肾结石风险,而钙补充剂不能替代乳制品发挥这一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