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藏达则错盐湖沉积背景与有机沉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为优势浮游动物物种的低盐度盐湖是西藏湖泊的一个重要类型,以达则错为代表,分析了其沉积背景及沉积物组成。结果如下:(1)湖泊敞水区无机沉积以内生化学沉积为主,可代表深水盐湖无机沉积物的自然沉积过程。(2)达则错盐湖浮游植物以蓝藻、硅藻、裸藻、绿藻为主,总生物量11.35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92 mg/L,其中西藏拟溞占 82.30%;浮游植物残体受盐梯度影响在盐梯度层之上聚集,而浮游动物残体及粪粒(Fecal pellets)因外表有碳酸盐附着可穿过盐梯度层沉积湖底,生物残体与浮游动物代谢产物构成了沉积有机物的物质基础。(3)表层沉积物平均含水量为66.70%,粒径0.004-0.02 mm范围内的颗粒物含量最大,占20.42%,其次为<0.004 mm的粘土,占4.53%。(4)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为27.99 mg/g(干重),其中颗粒有机碳(POC)约为18.11 mg/g,占TOC的64.70%;在POC中,西藏拟溞粪粒贡献最大,约占POC的60.48%,占TOC的39.06%,占沉积物总量的1.12%,其次为西藏拟溞残体,占POC的38.85%。分析结果表明盐湖因其独特的水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具有较强的沉积能力,以化学沉积为主的无机沉积及以西藏拟溞粪粒和残肢碎屑为主的有机沉积构成了该类型盐湖颗粒物沉降及沉积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82.
基于采自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中的化石(一前中部尾椎,三根背肋,一个近乎完整的左髂骨和若干甲片)建立恐龙一新属种:金城洮河龙(Taohelong jinchengensis gen.et sp.nov.)。洮河龙具有三个自有裔征:前中部尾椎神经孔呈倒立的梯形,髂骨前突外侧缘背视呈翻转"S"形及荐盾由大小不一排列无规则的甲片愈合而成。分支系统分析表明洮河龙属甲龙类结节龙科中的多刺甲龙亚科,并且和发现于英国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的Polacanthus foxii是姐妹群。洮河龙代表了多刺甲龙亚科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也再次表明兰州-民和盆地的河口群蕴含着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恐龙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83.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已发现了两处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其大小分别与实雷龙足迹(Eubrontes)和跷脚龙足迹(Grallator)相仿。其中与实雷龙足迹大小相近的足迹包括了两个连续的后足迹,并构成行迹的一部分,已被命名为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 cifengensis)。与粗壮的实雷龙足迹相比,彭县足迹有着较细长的脚趾、保存尚清晰的趾垫、较宽的趾间角,这些特征都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相似。目前尚不能证明彭县足迹和卡岩塔足迹属于同物异名,彭县足迹仍然被保留。两个足迹的部分区域都保存有皮肤纹理和多边形的鳞片印痕,其中最清晰的是第二个彭县足迹第四趾的跖趾垫处。与跷脚龙足迹大小相近的、较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也组成不甚完整的行迹。它们表现出的较宽趾间角与卡岩塔足迹和彭县足迹相似,这里暂将其归入兽脚类足迹属种未定。彭县足迹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岩板表面还有着小的前/后足迹,可归入似哺乳四足类动物足迹,其形态类似于北美和南非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产出的同类足迹。这是亚洲东南部似哺乳类足迹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4.
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1990-2005年,草地、耕地、林地斑块面积在增加,而水域和滩地斑块的面积在不断减小;(2) 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0.9947增加到2005年的1.1247,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加,景观结构异质性增大;(3) 斑块数量的增加、斑块密度的增加以及斑块边缘长度的增加等都说明该区域破碎化程度增加。造成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长期干旱导致黄河及汾河径流补给大大减少,而人口的压力则是湿地退化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贵州省某土法炼锌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贵州省赫章县新官寨土法炼锌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土法炼锌活动停止以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当地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Pb 337、Zn 648、Cd 9.0、Hg 0.44、Cu 121和As 17 mg·kg-1,分别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5、7.9、26.4、2.2、4.7和0.8倍.单项污染指数显示,土壤Cd的污染最重,依次为Zn、Pb、As、Hg和Cu.综合污染指数揭示,该土法炼锌点4 km范围内的表层农业土壤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累积于表层30 am内,30 cm以下浓度较低.土壤Zn和Cd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迁移性,峰值已向下迁移15~20 cm.  相似文献   
86.
分析3个植被生化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对冠层光谱反射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影响波段区间,选择3个植被指数作为代价函数的优化比较对象,然后运用微粒群算法和PROSPECT+SAIL模型分别反演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基于植被指数作为优化比较对象的模型反演效率较全波段方法有所提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90.8%、95.7%和99.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73μg·cm-2、0.001 g·cm-2和0.08.采用植被指数作为优化比较对象可有效地提高基于PROSPECT+SAIL模型反演植被生化参数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7.
基于地类边界分析的江苏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玉  陈甜倩  冯喆  吴克宁  林倩 《生态学报》2020,40(10):3375-3384
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以江苏省为研究区,通过生态服务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保护等级确定两级生态源地。选择具有生态优势的耕地、林地、水体两两分别进行边界分析,用于修正根据单一地类形成的阻力面,并与由人口空间分布所构建的阻力面结合,形成研究区综合阻力面。基于最小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开展生态空间布局优化,构建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一级源地面积2089.2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0%,二级源地面积7944.9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60%;生态廊道总长2284.89 km,廊道相互连接,整体呈"井"字空间分布,廊道相接处又是生态源地分布聚集点,经过生态要素空间优化,从而构建"四带四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利用地类边界分析构建阻力面,可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的区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应用主方程方法研究分子马达的定向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主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在一维三态周期跳跃模型下分子马达的定向运动。首先假定马达在任意两个相邻状态之间的跃迁距离(substeps)相等,对于给定的任意初始分布,得出了与时间有关的几率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包括到达稳态之前的所有的瞬态过程,由此可获得马达在各个时刻的漂移速率v、扩散系数D以及描述马达随机性质的随机参数r(randomness parameter)。同时不计算了马达到达稳态所需要的特征时间。根据马达的运动特点,我们又把以上结果推广到了不等间隔的情况,并引入了外力分配系数θj^ 和θj^-来表征外力对跃迁率的影响程度,以便于研究马达在拖动负载运动时的动力学行为,使之更符合生物化学的实际。并把计算结果(漂移速率v和随机参数r分别随[ATP]和外力f的变化关系)同实验进行了比较,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9.
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结合TERRA MODIS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2015年各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NPP月平均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2015年植被NPP总量为2.88×1011 g,生长季(4月份至10月份)的植被NPP总量达2.81×1011 g,占全年植被NPP总量的97.57%.随着时间推移,植被NPP月平均值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月平均值呈"缓慢增加—急剧增加—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植被NPP月平均值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植被NPP月平均值之和分别为20.55、69.39、20.46和0.48 g·m-2.从空间分布上看,中部河谷和滩地的植被NPP月平均值总体上高于东南部、西部和西北部等沙丘荒漠区.月平均气温对植被NPP月平均值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实际日蒸散发量和地表月太阳辐射.植被NPP月平均值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位埋深1~2 m之间.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ASA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植被NPP值,月平均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对该流域植被NPP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0.
张森霖  卢少勇  陈方鑫  毕润成 《生态学报》2017,37(13):4400-4413
为揭示水陆交错带水位高程下植被分布格局、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特征的变化,于2015年10月对贡湖湾湿地北部生态修复区不同水位高程下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有165种植物,隶属65科、142属,多为多年生植物且受人为影响严重;随水位高程增加,植物群落R、H、D、J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常年水淹区G1季节性水淹区G2水淹区G3;土壤容重及机械组成中粉、黏粒含量随水位高程升高而增加;随土壤营养物渐增其植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与土壤全氮(TN和有机质(OM)负相关。OM含量呈"V"型先减后增分布;TN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速效钾(EP)含量无明显波动,约为13.50 mg/kg;有效磷(AP)含量先减少后基本不变;4个多样性指数间正相关;TN与OM显著正相关(R~2=0.533);OM与EP负相关(R~2=-0.144;TN与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正相关;AP与4个多样性指数均正相关;pH值与4个多样性指数负相关;回归分析可见,TN和OM是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科学的植被管理、全面调控土壤营养盐含量有助于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