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在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的报告不尽如人意,但目前是可靠并安全的治疗关节炎的方法。单髁置换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合适的患者的选择、细致的手术技术和避免对畸形的过度矫正。本文对人工单髁置换手术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回顾,然后分别对膝关节内、外侧单髁置换术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245例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过程、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水平、术中出血量、TNM分期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前AFP水平越高、术中出血量越大、TNM分期越晚则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此外,患者出现肿瘤组织局部坏死、门静脉癌栓,则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术前AFP水平、术中出血量、TNM分期是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对于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及延长术后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肿瘤位置对于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87例我院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位置,以结肠左曲为分界点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组,按照严格的配对标准进行1:2配对,最终获得右半结肠癌组16例,左半结肠癌组3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右半结肠癌组ORR为56.3%,左半结肠癌组ORR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右半结肠癌组DCR为87.5%,左半结肠癌组DCR为9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0)。右半结肠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5.0个月,左半结肠癌组mPFS为7.7个月,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基因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74.
大家已注意到在医学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时,容易导致二重感染。其在消化道的主要表现是腹泻或肠炎。有许多证据表明专性厌氧的难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这种抗生素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我们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难辨梭菌检出的关系做了调查,并对其可能的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长寿老人红细胞膜ATP酶及唾液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老年医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内曾有人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人群的血液指标进行研究,但老年期体细胞内分子水平的变化报道尚少见.为了了解老年人群的生理生化状况,寻找衰老的早期鉴别指标,我们检测并分析了老年前期及长寿老人红细胞膜ATP酶的活力及唾液酸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76.
我们于1977年及1978年自两例慢性脑膜炎病人之脑脊液中培养出两株新型隐球菌(“万株“及“刘株”)。它们初次培  相似文献   
77.
本文研究各种眼镜蛇科、响尾蛇科和蝰蛇科蛇素在体外.体内对 B16F10黑色素瘤和体内对软骨肉瘤的细胞毒性。细胞毒性的测定在体外采用瘤细胞培养法:把含10~5黑色素瘤细胞的悬液1ml 置于3厘米的佩特里细菌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加含6微克天然蛇毒的磷酸缓冲液(0.01M,PH7.0)10微升,培养24小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瘤细胞,通过计数受损细胞(失去突起和与基质分离)的数量来决定细胞毒性的大小。体内试验通过在 C_(57)黑小鼠皮下或尾静脉注射瘤细胞与蛇毒的混悬液来进行,对照组只注射瘤细胞,2——3周后观察注射部位及肺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和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2月至 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3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RYGB组34例、LSG组29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脂代谢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SG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LRYG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BMI、WHR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 (2hPG)均较术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G、LRYGB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均可有效控制患者体重,调节血糖血脂,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是LSG的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可视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微进化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感染宿主情况及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微进化株(TEVO)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原代株(TO)感染Balb/c小鼠,比较两株菌感染小鼠脏器组织中真菌的相对载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血清β-葡聚糖水平以及脾脏T细胞分化差异。结果TEVO菌株以孢子状态为主,TO菌株以菌丝生长状态为主;TEVO组小鼠各组织相对载量、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及MPO浓度均明显低于TO组;TEVO组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TO组。结论微进化后的TEVO菌株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以及感染前期宿主对TEVO菌株的防御和杀伤能力均低于TO菌株,这可能与TEVO菌株表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消化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是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消化道微生态可能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关系密切,但学术界很少关注。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并易伴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IgG4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移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疾病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仍不清楚。牙周疾病和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但胰腺癌时肠道菌群的具体变化及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就各类胰腺疾病背景下的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