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刚  殷秀琴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02,22(4):608-611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随着际的推进而增加,8月份达到最高值。8月份和9月份,豚草发生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明显少于对照样地。豚草对于土壤动物的抑制作用具有类群上的选择性,对线虫类和线蚓类的抑制作用更强。豚草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生殖生长期大于营养生长期,普通豚草大于三裂叶豚草,豚草纯群落大于豚草与其它植物混生群落。  相似文献   
22.
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侯继华  周道玮  姜世成 《生态学报》2002,22(10):1781-1791
在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是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数量巨大,但种类少,仅发现3亚科9属14种。放牧场、撂荒地、农田、人工林、乡间土路、院落6种生境中分布最多的蚂蚁是红林蚁和铺道蚁,撂荒地和人工林的蚂蚁种类和巢口密度最大。在割草场分布的蚂蚁主要是玉米毛蚁、黄墩蚁和铺道蚁,它们均修建明显的地上蚁丘,蚁丘呈环带状分布,即主要分布在草地与碱斑的交界处,并且从草场边缘向中心,蚁丘的数量逐渐减少。利用拥挤度指数对蚁丘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表明蚁丘呈聚集分布,并对可能影响蚁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茬留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以及转化酶活性效果显著。动态变化特征表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4种酶活性均在播种后60d左右出现高峰。此时正值作物生育旺盛时期,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说明玉米根茬留田配施化肥的培肥土壤效果显著,而且可以保持玉米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4.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年生植物层片是阿拉善荒漠区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植物层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畜牧业的生产都有重要作用.对该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群落中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层片植物种有12科35属61种,可归为一年生小禾草、一年生猪毛菜、一年生蒿类和一年生杂类草4个类群,并可划分成12种区系地理成分,其中有10个阿拉善或近阿拉善特有种.一年生植物层片广泛分布于土质、沙砾质、沙质、砾质、石质、盐土荒漠及各种类型的绿洲群落中,常一种或几种组成层片,均匀或斑块状分布,或沿水线分布.此外,还分析和评价了一年生植物层片在群落中的分布差异、生态适应模式与功能.  相似文献   
25.
 吉林省长岭县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草地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蚂蚁主要为玉米毛蚁(Lasius alienus)和黄墩蚁(Lasius flavus)。蚂蚁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生物干扰因子。通过分析比较该保护区内4个植物群落中玉米毛蚁和黄墩蚁蚁丘上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数量特征及群落多样性变化,探讨了蚂蚁筑丘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蚁丘上的植物种类组成与对照显著不同。在蚁丘上分布的植物主要是羊草种组(Aneurolepidium chinense group  相似文献   
26.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房岩  孙刚 《生物学通报》2004,39(4):11-13
生态系统服务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价是此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应构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划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7.
长春南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1 引  言城市湖泊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大多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严重降低了湖泊价值 .作为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底栖动物是某些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 ,而且其群落结构与水体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质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和种类分布 .国外多年前就已经使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尤其是摇蚊科 (Chironomidae)幼虫和寡毛类的分布格局来作为湖泊营养状态和污染程度的指标[1,3 ,5] .近年来 ,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2 ,4 ,6,7] .研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可为湖泊…  相似文献   
28.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5  
1996年对长春南湖的富营养化实施了生治理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收获水生高等植物和鱼产品带出湖体的P量分别为149.6和189.9kg,通过蚌体生长固定的P量为153.4kg,三者合计492.9kg,与湖体会年P输入量大体持平,生态工程运转后,水质明显好转,湖水中的总P浓度逐年下降,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减小,种类数增加,生态工程是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东北盐碱化羊草草地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碱草地的生物治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人工建立枯草层,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质,直接种植羊草,恢复植被;二是种植耐盐碱植物,自然积累有机质,逐渐恢复植被。枯草层可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状,当枯草量达1.5kg·m-2时,与对照区相比,土壤容重由1.71g·cm-3减少 到1.10g·cm-3,土壤孔隙度和空气含量分别提高了41.7%和1.7倍,土壤含水量增加31.7%。土壤pH值由10.05下降到8.5,含盐量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34.1%和40%,碱化度由64.59%下降到35.75%。种植虎尾草改良盐碱化草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4年后,光碱斑已全部被植被覆盖,群落产量达450g·m-2,羊草在群落中大量出现,约占总产量的4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枯草量达1.5g·m-2时,播种羊草即可在盐碱上壤上存活,4年后,羊草群落的产量可达600g·m-2,基本上恢复到了羊草草地。  相似文献   
30.
NaCl胁迫下羊草幼苗的生理反应及外源ABA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NaCl胁迫下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的生长、生理和代谢变化的研究表明,在Na+胁迫下,羊草幼苗生长受抑,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体内脯氨酸累积增加,无机Na+含量增多.叶绿素含量减少.外源ABA处理可促进羊草对K+吸收,抑制Na+吸收,减轻Na+毒害,增强膜稳定性、光合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并提高羊草生长代谢活性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