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它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还是其它多种中间代谢的场所.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与其原核祖先类似,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最近的研究表明,叶绿体的分裂装置包含原核起源和真核起源的蛋白质,它们在叶绿体的内膜内侧和外膜外侧协同作用以完成叶绿体的分裂.在过去十几年里,包括丝状温度敏感蛋白Z(FtsZ)、Min系统蛋白、质体分裂蛋白(PDV)和ARC蛋白等在内的多个叶绿体分裂相关组分被分离鉴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叶绿体分裂装置各成员的发现、叶绿体被膜的收缩和叶绿体分裂位点的选择机制.另外,植物发育过程中叶绿体分裂可能受到细胞的控制,但目前对细胞如何调控叶绿体分裂知之甚少.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has now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isea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 field isolates in China to those of the modified live virus (MLV) PRRS vaccine and its parent strain (ATCC VR2332).

Results

Five genes (GP2, GP3, GP4, GP5 and NSP2) of seven isolates of PRRSV from China, designated LS-4, HM-1, HQ-5, HQ-6, GC-2, GCH-3 and ST-7/2008,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ORF2-5 and NSP2 showed that the seven Chinese isolates belonged to the same genetic subgroup and were related to the North American PRRSV genotyp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relevant sequences of another Chinese isolate (BJ-4) and North American (VR2332 and MLV) viruses revealed that these isolates have 80.8-92.9% homology with VR-2332, and 81.3-98.8% identity with MLV and 80.7-92.9% with BJ-4. All Nsp2 nonstructural protein of these seven isolates exhibited variations (a 29 amino acids deletion)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North American PRRSV isolates. Therefore, these isolates were novel strain with uniqu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However, they all share more than 97% identity with other highly pathogenic Chinese PRRSV strain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extensive amino acid (aa) mutations in the GP5 protein and the Nsp2 protei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isolate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might be useful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RRSV in China and to track the infection sources as well as for vaccine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
辣椒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辣椒雄性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和方式,以辣椒雄性不育系1442A、13733A及其可育系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败育现象从造孢细胞时期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发生,败育形式有造孢细胞液泡化、畸形、拉长、细胞间隙大;绒毡层细胞径向过度伸长,高度液泡化,且出现多层细胞,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解体较晚且充塞花粉囊室;薄壁细胞取代了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的分化;药室内壁、中层层数增加,绒毡层细胞肥大,造孢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分解解体;由于花粉母细胞胼胝质壁不降解而无法释放出四分体小孢子;染色浅、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的单核期小孢子因缺乏营养物质而败育。  相似文献   
4.
王德信 《生物技术》2010,20(2):20-22
目的:观察天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并分析天麻花粉育性情况。方法:采用压片法,绘制天麻减数分裂图谱,对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三种变型进行比较。结果:天麻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正常,三个变型基本一样。天麻的18个二价体中终变期构型以棒状的最多,占总二价体的77.04%;环状的次之,占18.15%;十字构型形的最少,占4.81%。通过碘-碘化钾染色,天麻花粉的发育正常,92.8%可育。结论:麻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这与天麻具有正常的种子繁殖能力是相符的。乌天麻与绿天麻杂交品系的产生,也说明天麻在繁殖能力上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5.
菊花不同花期及花序不同部位香气成分和挥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菊花不同花期及花序不同部位的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并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花瓣的表皮细胞和横切面组织细胞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菊花花蕾期共检测到香气成分24种,始花期31种,盛花期43种,终花期22种;随着花朵的开放和凋谢,酮类、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盛花期含量达到最高,而酯类、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盛花期,在舌状花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种类31种,在管状花中共检测到50种;舌状花对菊花香气的贡献比管状花大;菊花舌状花由内轮向外轮香气成分种类变化不大,但是同类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出现由内轮向外轮逐渐减少的趋势。(3)异环柠檬醛、桉叶醇、α-蒎烯、β-金合欢烯和石竹烯等化合物可能为菊花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4)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舌状花的香气可能是通过表皮细胞间隙释放的,上表皮是菊花释放香气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培养于麦草粉上的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分泌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过超滤、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步骤,获得了初步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组分。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技术所测定的锰过氧化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5.7 ku和pI 2.8。研究结果表明,所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在407nm处具有最大光吸收峰,该酶最适作用pH值和温度分别为pH 5.3和35℃。  相似文献   
7.
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是一种木栖真菌,通常根据其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该菌将呈现出显著的形态变化:在振荡的营养液中,只能形成空心的菌丝体球;在静止的半丰富和贫营养液体培养基中,将分别产生花簇样和蜂巢样结构;在麦草粉和松木屑上,子实体呈圆面包状;在杨木条上,将长出类似于野生型的平伏状或叠瓦状子实体.本文还提出了真菌形态建成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朱道玉 《动物学杂志》2008,43(4):97-101
在孵化基质沙粒径为0.3~0.6mm、孵化温度为(33.0±0.5)℃、孵化基质的湿度为7%~10%、相对湿度为70%~85%的条件下孵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卵,孵化周期35~36 d.破壳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并制作切片,观察眼睛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孵化第4 d头部两侧出现眼泡的突起;第6d眼睛开始出现色素,第14 d色素由褐色变为黑色;第7 d瞳孔出现,透过瞳孔可见晶状体;虹膜于第14d出现,第18、19 d瞳孔周围呈放射状;巩膜突自第19 d出现,第21 d增至最多,第23 d消失;上、下眼睑分别在第19 d和22 d出现,第32 d眼睑可覆盖瞳孔,眼睛形态与成体眼睛相似.表皮外胚层于第3 d形成角膜原基和晶体泡,第32 d角膜发育完成;第34 d晶状体发育完成;神经外胚层于44~48 h由前脑的两侧分化形成视泡,第3 d由视泡分化形成视杯,并逐步分化形成视网膜;第23 d视网膜的八层结构基本形成;第34 d视网膜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9.
王宜磊  赵良田 《植物学报》1999,16(4):454-456
本文测定了彩绒革盖菌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0℃,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多酚氧化酶第14天达产酶高峰,最高酶活549.Ou;酶作用的最适酸碱度为pH 5.0;最适作用温度30℃;Mn2+、Ba2+、Mg2+等离子对多酚氧化酶有激活作用,Ag+、Fe3+等离子对酶活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启忠 《四川动物》1999,18(4):160-161
腹腔注射Con A (伴刀豆球蛋白A) 后, 鲤鱼腮粘膜上皮、口腔粘膜上皮和皮肤的粘膜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且在上皮的深层也出现部分粘膜细胞, 但其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