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思睿  宋莉莎  任静  李忠 《菌物学报》2019,38(6):768-777
为明确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的黄精叶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态特征及rDNA-ITS、β-tubulin和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比较适合菌丝体的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体致死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2.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在医学、农业、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前景可观。为深入挖掘竹黄中有药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了解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竹黄子座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物,找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从竹黄子座中共检测出612种代谢物,前期和中期特有27种代谢物。黄酮类、奎宁酸、香豆素等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首次在竹黄中被检测到。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质、氨基酸、核苷酸、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物质,其中黄酮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占主要地位。通过对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条具有显著意义的代谢途径。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除竹红菌素外与竹黄药效有重要联系的化合物。本研究为竹黄药用机理及有效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竹黄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耐性水稻幼苗根系对镉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水培试验,以两个耐镉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5 μmol/L Cd胁迫对2个水稻品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在1 μmol/L Cd时,甚至起促进作用。随Cd浓度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秀水63在10 μmol/L Cd胁迫下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明显受到抑制,而秀水09在25 μmol/L Cd胁迫下明显受抑。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两品种相比,秀水09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增幅大于秀水63,而MDA含量增幅小于秀水6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10-100 μmol/L Cd胁迫下秀水63根系中CAT活性明显低于秀水09。总之,水稻对Cd毒害响应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且Cd胁迫下根系生理响应的差异是品种间耐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性引诱剂诱杀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数分别比对照区减少 5 3 3 3 %和60 5 3 % ;诱蛾效果以浓度为 1 5mg 枚的诱芯效果最好 ,诱盆设置高度以 90cm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5.
9个小麦品种(系)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9个小麦品种(系)的比较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统计分析,筛选出比较适宜现阶段在贵阳地区乃至贵州省栽培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方法:9个小麦品种(系)在试验地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记录小麦的全生育期,出苗数,田间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数,每株干重,穗长,穗粒重等,并在Excell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生育期在200天左右,出苗数有3个超过100万/ha,最低只有44.8万/ha,株高在50 cm以上的有6个品种(系),3个在40 cm-50 cm之间,有效分蘖数400万/ha以上的有3个,最低的是199.1万/ha,每株干重最高是8.5 g,最低是5.7 g,穗长整齐度除98-22外都优于对照,经LSR法测验表明,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分别与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分别与98-22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余的差异皆不明显。结论:可以初步得出贵农15,黔98353,黔麦15目前可以作为在贵阳地区推广种植的较优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采自于贵州省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的一种寄生蜘蛛的枝穗霉属新种,蛛生枝穗霉Clonostachys aranearum。此新种具有两型产孢结构,A-型产孢结构:轮枝菌型,瓶梗散生,通常2-5个形成轮生体,圆柱形,至顶端略微变细,17.3-27×1.1-1.6μm。B-型产孢结构:帚状,5.4-16.2×1.1-2.2μm,窄楔形,渐细。大量产孢时,分生孢子叠瓦状排列。分生孢子表面光滑,透明,3.2-5.4×1.1-2.1μm,椭圆形,常弯曲。模式标本GZAC QLS0625保存在贵州大学菌种保藏中心。  相似文献   
7.
对苗药果上叶生长立地环境、气候状况、土壤理化特性及蕴藏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果上叶垂直分布在海拔400~1 800 m范围内,生长在陡坡石灰岩地带,所匍匐生长的岩石坡度基本在70°以上,在阴坡或半阴坡,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果上叶生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残土比达0.42,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较好,呈弱酸性至中性;果上叶生长在盐肤木、青杠树、马尾松、荚蒾等乔木及部分缠绕的藤本植物下面,与蕨类和苔藓伴生;果上叶资源蕴藏量很少,处于濒危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剩余物资源丰富,可作为食用菌栽培主要基质。【目的】筛选出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农业剩余物配方。【方法】以大豆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秸秆、小麦秸秆和杂木屑等6种基质为原料,运用单纯形格子法进行配方设计,分析不同基质交互作用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指数、漆酶酶活、多酚氧化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结果】在这些农业剩余物基质中,大豆秸秆基质最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其次是油菜秸秆。3种主料共同作用可以优化出最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基质配比。【结论】最终优化出一个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农业剩余物配方:杂木屑49.4%、油菜秸秆16.4%、大豆秸秆12.2%、麦麸20%、蔗糖1%、CaSO4 1%。本研究为“以草代木”栽培黑木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贵州蓑藓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arespeciesofMacromitriuminGuizhouprovinceChina .Amongthem ,2speciesareen demicspecies ,M .cavalerierCard&Ther .andM .fortunatiiCard&Ther .Duringarecentre -examinationofsomeMacromitriumspecimensfromthisregion .AtaxoncloselyrelatedtospeciesoftheM .ferrieiCar…  相似文献   
10.
报道分离自中国土壤的漆斑霉属Myrothecium的3个新种:杆状漆斑霉M.bacilliforme、二形孢漆斑霉M.biforme、大孢漆斑霉M.macrosporum,和1个新变种:外来漆斑霉土栖变种M.advena var.terricola,对它们作了较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和讨论。文后列出了中国土壤中12个已知漆斑霉分种(变种)检索表。模式种和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