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肠道菌群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免疫抵抗和行为等息息相关,并受宿主的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目的】人工辅助投食能增加野生动物的营养摄入,但对其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和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的新鲜粪便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人工辅助投食对猴群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人工辅助投食的猴群肠道菌群丰富度、均匀度及谱系多样性更高,并且个体间群落组成差异更小。通过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 LEfSe)分析发现,人工辅助投食对20种不同分类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有影响,包括提升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8种类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12种类群的相对丰度。通过构建微生物相关网络发现,野生猴群肠道菌群网络结构更加复杂,鲁棒性更高。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投食降低了猴群肠...  相似文献   
2.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1和T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物种,在当地的经济、生态和水土保持功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云南东北部不同海拔的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测定了成年植株的胸径、株高、叶片长度、干重、比叶长及叶片碳、氮、磷含量,分析了不同海拔下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胸径、株高、叶P含量和叶C∶N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而叶C∶P和N∶P呈现的趋势与叶P和叶C∶N的相反;云南松叶片单束松针长、比叶长、叶C、N随海拔升高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单束松针重呈增加的趋势;各海拔的N∶P值(平均值为5.82±0.10)均小于14,且与植株胸径、株高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云南松对海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植株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营养限制,该结果支持生长速率假说。本研究揭示了云南松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是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基本任务之一。2014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共布设39个不同相机监测位点(26个公里网格),累计3 039个相机捕获日,共获得照片2 162张,视频774段,独立有效记录723条,共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9种和鸟类3目8科2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6种和近危(NT)2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7种野生动物依次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8.9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5.1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4.11)、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1.50)、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1.42)、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0.87)、花面狸Paguma larvata(0.87)。调查中记录到的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 2种兽类和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栗腹歌鸲Larvivora brunne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 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将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通过红外相机持续监测获得的资料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成功放归可能受放归地气候、栖息地、同域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位理论等方法,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其大中型同域动物的空间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大熊猫同域动物共20种,分别属于2纲5目,其中东洋型分布物种占优势(30%)。大熊猫同域动物分布海拔显著低于大熊猫的分布海拔(P<0.05),大熊猫分别与灵长目等5个目的动物在海拔分布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01)。灵长目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与大熊猫分布相异,而其他目的动物与大熊猫空间分布类似。偶蹄目动物痕迹数量占比最高(54.14 %),而食肉目的小熊猫与大熊猫样线共同遇见率达到了43.75%。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大熊猫同域动物较为丰富,在海拔分布上与大熊猫存在生态位分化。该研究可为圈养大熊猫的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刘美  马志良 《生态学报》2021,41(4):1421-1430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适应策略,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动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部典型的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寒灌丛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水平生物量分配特征对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模拟增温使空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升高0.6℃和1.2℃,使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下降2.7%。模拟增温使草本层和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57.8%和7.2%,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42.5%、105.6%和45.6%。然而,模拟增温没有显著影响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同时,模拟增温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生物量显著增加25.6%、85.7%和28.4%,使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根冠比显著增加33.2%、30.4%和36.0%。由此可见,模拟增温在促进高寒灌丛生物量生产的同时将显著提高向地下根系部分的分配比例。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解释了高寒灌丛生物量分配变异的50.8%以上。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植被能够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应对未来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8.
探讨接骨草对不同生境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 以川东北丘陵地区野外自然分布的药食两用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为研究对象, 研究林内(生境Ⅰ)、林窗(生境Ⅱ)、林缘(生境Ⅲ)不同生境下接骨草植株高度、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不同生境接骨草叶片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叶面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林窗生境的植株最高, 叶片长、叶面积最大, 且与相对光强呈显著负相关, 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2) 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与植株形态的生长具有一致性, 均是林窗生境显著高于林内和林缘生境。(3) 不同生境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 林窗生境的接骨草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值较高, 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N)较低, 同时较高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表明接骨草有较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呼吸能力。接骨草兼有阴生和向阳的特性, 在林窗生境下接骨草的长势、叶绿素含量和光能利用能力均优于林内和林缘生境, 接骨草的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征是对不同生境适应能力的主导因素。在引种栽培接骨草时, 林窗的相对光照(56.05±0.78%)和相对湿度(52.78±0.63%)可作为遮光种植和田间管理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二郎山小型兽类区系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山地或同一山地的不同垂直高度有很大的差异,正因如此,国际上和国内的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探讨动物在山地的分布规律和产生差异的原因(Merriam et al.,1890;鲍毅新等,1984;Heaney,2001;Rickart,2001;SánchezCordero,2001;张云智等,2002;李义明等,2003;马俊等,2010).横断山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横断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生物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Myers et al.,2000).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的玩耍行为有助于提高运动及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社会关系的建立。为探讨玩耍行为在黑叶猴未成年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呈现模式,我们以广西南宁动物园两群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未成年个体为观察对象,应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观察对象玩耍行为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打斗式玩耍平均占黑叶猴未成年个体玩耍时间的14.4%16.9%,追逐式玩耍占3.6%16.9%,追逐式玩耍占3.6%13.6%,运动性玩耍占48.6%13.6%,运动性玩耍占48.6%57.0%,物品玩耍占20.8%57.0%,物品玩耍占20.8%25.0%。少年个体的玩耍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少年雄性打斗式玩耍和追逐式玩耍的频次明显高于少年雌性。在社会性玩耍中,少年雄性更为主动。这些结果支持了运动训练假说。在玩耍伙伴的选择上,少年雌雄性个体都喜欢选择少年雄性个体作为玩耍伙伴。未成年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玩耍行为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幼年个体运动性玩耍和物品玩耍的频率明显高于少年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