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左房舒张功能将患者分为A组(E/A1,且Em/Am1)、B组(E/A1,且Em/Am1)、C组(E/A1,且Em/Am1)及D组(E/A2,且Em/Am1),。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分析LAVI与及NT-pro BN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A、LAVI及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m/Am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LAVI及NT-pro BNP水平随E/A升高而递增,随Em/Am升高而递减,其中D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VI与NT-pro BNP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E/A及Em/Am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LAVI的截断值为29.040,NT-pro BNP为2.065时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P0.05)。结论:LAVI及NT-pro BNP可较好地评价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且:LAVI及NT-pro BNP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与原发性高血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值得在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室性早搏组以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d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动过速组及室性早搏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及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CPB实验动物模型,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探索肺功能保护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法 20只实验犬全部用于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开胸;全血肝素化后,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开始体外循环,微量泵入丙泊酚50~150μg/(kg·min)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CPB前即刻(T2)、降温至32.0℃(T3)、阻断主动脉前即刻(T4)、阻断主动脉后2min(T5)、开始复温即刻(T6)、停CPB即刻(T7)及停CPB后15min(T8)9个时间结点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鼻咽温度均低于T0及T2(P〈0.05);T1、T2及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T0(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低于T2(P〈0.05);T4的HR明显低于T0及T2(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成败与手术技术和麻醉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4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4 m L用于检验。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 Tn I)和肌红蛋白(MYO)含量。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中CK、CK-MB、c TnⅠ及MY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CK、CK-MB、c TnⅠ及MYO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CK及MYO升高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在发病3~6 h后快速升高,24 h达高峰;c TnⅠ前24 h与CK-MB同步,但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 h发生异常,12 h达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有助于疾病的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MMP-9、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MMP-9、TIMP-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降低,LVEF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IMP-1升高,MMP-9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IMP-1升高,MMP-9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不仅可以调节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而且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窥镜组(EVH,n=178)和开放手术组(OVH,n=202)。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E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376支,平均每例2.11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9例(静脉桥血管43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1支/共333支,平均每例为0.0631支。O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458支,平均每例2.27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1例(含静脉桥血管31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6支/共427支,平均每例为0.0609支。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与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相比较,在术后1年时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医院确诊为高血压LVH患者12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8例体检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ET-1、NT-proBNP的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BNP及ET-1浓度分别为(6.4±3.5)pg/m L和(18.4±1.5)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图显示,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932,可信区间为0.886-0.988,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79.9%;血浆ET-1曲线下面积为0.798,可信区间为0.709-0.892,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93.1%。结论:高血压LVH患者NT-proBNP及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高血压LVH患者NT-proBNP及血浆ET-1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为心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返流面积。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6.7%。30例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8.8%。二尖瓣成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二尖瓣置换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室舒张末直径和收缩末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二尖瓣反流面积缩少,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