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颅内血流监测预测心肺复苏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行心肺复苏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心肺复苏术后采用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根据颅内压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和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视神经鞘宽度(ONSD)、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采用Pearson分析颅内压、ONSD与MCA-PI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ONSD、MCA-PI对的心肺复苏术后颅内压升高的预测价值。结果:(1)6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19例出现颅内压升高;(2)颅内高压组患者血清BDNF、S100β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3)颅内高压组患者ONSD和MCA-PI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4)心肺复苏患者ICP与ONSD、MCA-PI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2、0.848,P<0.05)。(5)ONSD和MCA-PI预测心肺复苏患者发生颅内压升高的AUC分别为0.875(95%CI:0.739~1.000)、0.841(95%CI:0.735~0.948)。ONSD预测心肺复苏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最佳截断值为≥5.69 mm,对应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5%、100.00%、78.95%、100.00%和91.11%;MCA-PI预测心肺复苏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最佳截断值为≥0.945,对应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5%、80.49%、59.44%、65.22%和89.19%。结论:床旁超声和颅内血流监测均无创安全,ONSD和MCA-PI都可以有效预测心内复苏患者颅内压升高,ONSD预测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肽素(CPP)、氨基末端 A 型利钠肽(NT-proAN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与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应用Killip分级进行分组,Ⅰ级16例,Ⅱ级23例,Ⅲ级例21,Ⅳ级38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五组患者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分析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的相关性。随后将Ⅲ级与Ⅳ级重度心力衰竭的59例患者依照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1)和存活组(n=38),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血清RDW、CPP、NT-proANP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RDW、CPP、NT-proANP对重度心力衰竭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血清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Ⅱ级、Ⅰ级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呈正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AUC)从依次为RDW (0.688)、CPP(0.667)、NT-proANP(0.656)、三者联合(0.671)。RDW诊断灵敏度为67.61 %,特异度为66.85 %,CPP诊断灵敏度为60.03 %,特异度为67.53%,NT-proANP诊断灵敏度为61.24 %,特异度为66.53 %,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4.58 %,特异度为86.32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Killip分级、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RDW、CPP、NT-proAN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W、CPP、NT-proANP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血清RDW、CPP、NT-proANP与重度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相关性,其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58 %、1772.62 pg/mL、1.12 nmol/mL。同时三者为重度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